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史学“三病”当须“治”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苏全有 参加讨论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史学研究形成了以改革开放为界的两个阶段,其成就之斐然、硕果之累累,令人惊叹。只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亦应清醒地意识到其背后所潜藏的问题与不足。具体来说,当前史学研究存在三方面的问题,即智慧缺失、远离现实、考据失真。
    所谓智慧缺失,就是指史学研究的成果不仅缺乏价值、意义,还缺乏启迪、借鉴。知古以察今,鉴往以知来,读史可以明智,说的就是史学的功能。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今史学研究并非都是如此。例如,有铁路史论者经过长篇大论之后得出结论称,铁路的修筑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有外交史论者经过“深思熟虑”后形成的结论是“弱国无外交”;甚至有人口史论者通过对史料的艰难爬梳,指出人才主要分布在都城和省会……至于为数不菲的所谓“历史启示”,却鲜有启示可言,反而令人哑然失笑。诸如此类的情状俯首拾来、不胜枚举,每念及此,不由得令人心中黯然。智慧缺失最集中的体现就是“马后炮史学”。所谓“马后炮史学”,就是以结果作为判断的支撑,成者王侯败者贼寇。如有观点认为,即使是在德川时期的中叶,日本已经开始接受西方的货币管理,这和帝制末期的中国真是一大对比。对此有学者批评道:这言下之意显然指18世纪仍为封建社会的日本,在制度上已较帝制中国更为优胜。这便纯属马后炮的历史认知。仅仅因为日本在近代迅速强盛,就证明其制度在中世纪也是好的;因为中国在近代节节败退,就证明其制度在帝国盛世也是坏的。
    历史是一块玉,不是玻璃。历史不是一道单纯的风景,也不是文人雅士休憩的庭院,随便看看就能领略其中的美感。历史就像一个迷宫,其中布满智力机关,一不小心就找不到出口。显然,史学界应该秉承“板凳要坐十年冷、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概,多创造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思想。
    “爸爸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用?”当面对儿子的突然提问时,法国年鉴学派大师马克·布洛赫显露了一丝犹疑和紧张。布洛赫之所以少了些自信,主要就在于象牙塔式史学的弊端:面向过去,背对现实。在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之间,研究者往往更多的是重前者、轻后者。特别是远离现实,一方面体现在研究者对民众、民族关怀的缺乏,科学严谨的研究成了职称、奖金、晋升等目的的敲门砖。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小我”,少了“大家”。另一方面则在于研究成果与现实缺乏紧密关联。史学的功能之一就是为现实服务,经世致用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社会既需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亦需要“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司马光。不能仅仅是“太史公曰”,还应有“臣光曰”。今天的史学研究者,在面对“据古鉴今、以立时治”的《新唐书》、明清的经世学派时,显然需要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