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依旧鲜活(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记者 张春海 参加讨论

    “问题与主义”之争启迪后世
    新文化运动中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是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它直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大众化进程。
    “问题与主义”之争,发生于五四运动刚刚结束之后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当时社会发展风云激荡;各种思潮、学说层出不穷,广泛流行,社会主义思潮更是异军突起,大受欢迎。
    然而,1919年7月,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引发“问题与主义”之争。新文化运动的著名领军李大钊给胡适写信,指出“问题”与“主义”不可分离,解决“问题”离不开“主义”,“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他公开强调: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流行,实在是世界文化上的一大变动。应该把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实象,昭布在人类社会。李大钊的宣示发聋振聩,澄清了思想的迷雾,点亮了思想的明灯。
    论争过去近一百年,今天的学者可以更平静、更全面地从“问题与主义”论争引申开来,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力。
    对于“问题与主义”,鲁迅先生自有看法。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郜元宝谈到,鲁迅提倡改革国民性、改变国民的精神,认为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文艺,因此要提倡文艺运动。“立人”、“涵养吾人之神思”和“提倡文艺运动”在鲁迅思想中“一以贯之”。今天纪念、反省新文化运动,这条路径仍值得沉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