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战结束了,但二战带来的影响远未终结。荷兰作家伊恩·布鲁玛把1945年称为“零年”,面对战争废墟,人们绝望的同时又满怀希望。 “太阳与星辰罗列天空,大地涌起雄壮歌声。人类同歌唱崇高希望,赞美新世界的诞生。联合国家团结向前,义旗招展。为胜利自由新世界携手并肩……”由美国诗人罗梅作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作曲的《联合国歌》,成为激励人们开辟新世界的赞歌。 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真理必将战胜强权,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最大的敌人,这是反法西斯战争带给人们最深刻的启示。“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饱蘸反法西斯战争热血书写的《联合国宪章》,这样描绘战后的人类愿景。 毫无疑问,欧洲19世纪的全球霸权已经结束,而且永远地结束了。欧洲已不可能恢复它的殖民帝国,也不可能重新建立以前的军事和政治优势。而对亚非拉人民来说,战后是另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民族独立与和平是从同一个斗争中产生出来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宋庆龄的简洁概括,成为二战后亚非拉地区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注脚。直到今天,有130多个国家先后取得民族独立和解放,30多亿人挣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成长为捍卫世界和平的新生阵营,成为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要推手。 这就是为什么,1945年的胜利如此值得纪念。许多历史学家不约而同地将这个时间节点,视作现代国家秩序的发端、现代世界的诞生。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留下的最大遗产,就是弘扬“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的精神,构建以《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这是人类文明的又一次巨大进步,为国际关系和国际体系建设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诞生,到维也纳体系的运转,再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瓦解,回首300多年来国际旧秩序的变迁,背后都是列强争霸的结果,直到二战带来人类和平与正义的崭新胜利。这一胜利,不仅以伟大的民族独立带动了亚非拉国家的异军突起,更在构建公平公正国际秩序的联合国宗旨下,推动世界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人类终于有了走上持久和平道路的可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