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段考察商人地位变迁 士农工商是构成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阶层。工商业者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地位的变化及其对社会形态的影响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 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必须放在长时间段内去考察。赵轶峰提出,从宋到明,中国经济趋势的基本方向是一致的,明代经济趋势运行增加了世界市场体系与中国市场体系接轨的背景因素,但明代中国的经济结构距离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尚远,是一种帝制农商社会经济结构。 此外,中国历史上官与商或富与贵间的关系也引发了学者关注。厦门大学终身讲座教授徐泓认为,清代较之明代,平民向上流动机会渐减。尤其清朝后期大行捐纳制度,导致富与贵紧密结合,平民向上流动机会更是大减。他表示,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政商关系都值得我们关注。北京师范大学“985”特聘教授葛金芳表示,探讨商人地位如何变化、对社会结构有何影响、时人怎样认识商人阶层,这些问题不仅需要跨断代进行研究,也需要从经济史、社会史、思想史等层面进行探讨。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史研究》杂志社、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云南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联合主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