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考古百科 >

后母戊鼎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曾江 参加讨论

    名称:后母戊鼎
        尺寸: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832.84千克
        年代:商代
        出土:1939年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
        国家博物馆以收藏中国古代青铜重器著称海内外,“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展厅位于国家博物馆三层二号中央大厅,在展厅中一字排开陈列着后母戊鼎(曾称“司母戊鼎”)、大盂鼎、子龙鼎三件青铜重器。大盂鼎、子龙鼎二鼎为青铜圆鼎,已是屈指可数的大鼎,而居中的后母戊鼎为青铜方鼎,从国博的空间格局来看,它居于国博的文化“心脏”的位置,无愧为国博的镇馆之宝。
    后母戊鼎重832.84千克,是目前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器壁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长方形,其下为四柱足。后母戊鼎体量巨大,远观外形简洁厚重,近前观赏可以看到器物上有一系列复杂瑰丽的纹饰,包括云雷纹、鱼纹、饕餮纹、凸弦纹等,在立耳外侧装饰的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也特别引人注目,是学界研讨颇多的古代青铜器主题。据资料介绍,后母戊鼎于1939年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抗战中为防止被日寇掠走,村民又将鼎埋入地下,直到抗战胜利后才重新掘出。1959年运到北京,入藏当时的中国历史博物馆。
    后母戊鼎的铸造反映出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的发达水平。据科技考古研究成果显示,后母戊鼎的器身与四足是整体铸造的,而鼎耳是再装范浇铸的。后母戊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战国时期成书的《考工记》所记铸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
    关于此鼎由“司母戊鼎”改名为“后母戊鼎”,学界有不同看法,有的赞同,有的持有异议,前几年曾展开学术讨论。不久前,著名文物学家、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孙机撰写《关于“后母戊鼎”的定名问题》,就此问题又作了简洁的陈述。他认为,“后母戊”三个字组合在一起,器主的爵称、辈分、名号都包括进来了,堪称实至名归,文从字顺。他在文中还引证道,在当代研究古文字的学者中,倾向于称此鼎为“后母戊鼎”者,已逐渐形成主流。唐兰坚持此说。李学勤虽未就此写出专论,但在他的书中凡提到此鼎时皆称“后母戊大鼎”。
    我国先秦时期创造了灿烂发达的古代青铜文明,其中商代后期达到古代青铜文明的鼎盛。鼎在古代社会中是宗庙重器和王权象征,因此古人将王朝更迭称为“定鼎”、“迁鼎”。“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展是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完毕后重新开馆推出的重要专题展览,展出了国博馆藏的一批美轮美奂的古代青铜器,后母戊鼎体量巨大、气象庄严、经历传奇、内涵丰富,被誉为“中华第一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