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考古百科 >

王建墓玉大带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曾江 参加讨论

    成都永陵是五代时期前蜀开国皇帝王建(847—918)的陵寝,俗称王建墓,现建为永陵博物馆。王建墓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出土一系列珍贵文物,其中玉大带、谥宝、哀册、王建石像、浮雕“二十四伎乐”的石质棺床等尤为引人注目。
    玉大带现藏于四川博物院,其材质为玉质,由铊尾、玉銙组成。根据资料可知,玉大带铊尾长19.5厘米、宽6.9厘米、高约0.9厘米,玉銙(七方)尺寸为7.4×8.2(厘米)。玉銙七方,均浮雕团龙戏珠图案。铊尾浮雕龙戏火球图案,其下阴刻铭文:“永平五年乙亥,孟冬下之七日,荧惑次尾宿。尾主后宫,是夜火作,翌日于烈焰中得所宝玉一团。工人皆曰:此经大火不堪矣。上曰:天生神物,又安能损乎!遂命解之,其温润洁白异常,虽良工目所未睹。制成大带,其銙方阔二寸,獭尾六寸有五分。夫火炎昆岗,玉石俱焚,向非圣德所感,则何以臻此焉!谨记。”这段文字提供了珍贵的信息,包括玉大带的定名也系根据这段文字中的自名。冯汉骥撰写的《王建墓内出土“大带”考》(《考古》1959年第8期)对玉大带进行了较早的介绍和考订。
    抗战时期,成都由于修建防空洞,意外发现王建墓,也使其成为我国第一个科学考古发掘的帝王陵寝,在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永陵博物馆的文物区展厅和综合馆展厅对此过程有简要的图文介绍,特别是还展出了部分珍贵的档案、书信等史料。新中国成立后,对永陵进行了一系列保护和建设,包括墓冢修复、墓室券拱彩绘加固、保坎复原、墓室揭顶防渗水及加固、增补神道、地宫墓门复原等工程。经过持续的保护和建设,永陵博物馆现已成为游客到成都必至的人文胜迹之一。
    永陵博物馆推出的“前后蜀历史文化陈列”对前后蜀的历史、王建墓的发掘、前后蜀的文学艺术等进行了简要而系统的介绍,文物保护区、综合馆区、园林区三位一体的永陵为成都增添了又一处文化胜地。由于王建墓出土文物精品多收藏在四川博物院,永陵博物馆的这部分展品多为复制品,让观众不免有些怅然。
    2005年5月,永陵博物馆曾与四川博物院展开合作,组织了一次“国宝回家”的宣传活动,那是玉大带、谥宝等国宝首次回到永陵博物馆与观众见面。2016年12月22日至2017年2月20日,现藏于四川博物院的玉大带再次“回家省亲”,包括玉大带、谥宝、银钵、银猪4件国家一级文物以及9件三级文物从四川博物院借出,替代永陵博物馆“前后蜀历史文化陈列”中的复制品展出,再传佳话。
    曾江 文/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