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在实践中锻炼人才 对于知识分子如何才能尽快成长为成熟的革命干部,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进行了明确阐述:“唯一的办法就是使他们参加到实际工作中去,变为实际工作者,使从事理论工作的人去研究重要的实际问题,这样就可以达到目的。”毛泽东指出,实践是锤炼人才的最好方式,对人才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催化和引领作用,要以实践活动滋养、支撑和发展理论知识,同时将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选拔任用人才。 为培养革命的知识分子,党积极提倡并大力促进知识分子工农化和工农干部知识化,促进各类人才的熔合式发展。毛泽东指出,知识青年和广大学生必须放下身段,“下沉”并真正熔合到工农群众中,否则“将一事无成”。1939年6月,他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要求“一切战区的党和一切党的军队,应该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加入我们的军队,加入我们的学校,加入政府工作”,并帮助他们逐步克服自身的弱点和不足,尽快实现革命化、工农化和群众化。同年底,陕甘宁边区党委在《关于吸收知识分子的指示》中指出,知识分子和工农干部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两者应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提高,加快彼此的结合进程,从而逐渐互补、熔合为一体。在党的号召下,边区广大知识分子纷纷深入工农群众,并与之相结合,逐渐锻炼成长为革命化、工农化的知识分子,工农干部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迅速发展成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知识水平的新型干部人才。 关心人才队伍成长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确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高度珍视人才的科学理念。毛泽东强调,在干部的使用上,必须对党内外同志一视同仁,“不但要关心党员干部,还要关心非党的干部”。 为了在党和军队中全面确立正确的人才价值导向,1939年6月,总政治部在《关于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和培养新干部问题的训令》中,要求认真做好大批吸收革命知识分子参与军队工作,积极了解并充分发挥其才干与特长。1941年4月,中央军委发布指示,要求在对待各类专门人才(如军事家、工程师、医生等)时,应以其专业知识为尺度,在物质待遇上要“高看一眼”,尽可能地给予倾斜和优待,使之能够专心致志地工作。1942年9月,总政治部发出《关于部队中知识分子干部问题的指示》,深刻总结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即团结、改造和使用。第一,要积极争取进步知识分子加入党和军队,充分容纳、吸收和凝聚人才;第二,通过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活动,实现知识分子的革命化和无产阶级化;第三,合理分配知识分子工作,并予以大胆提拔使用,使其有良好的事业前途。党对人才在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各种关怀、优待与礼遇,极大地提升了广大人才的革命热情和工作干劲。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吸引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培养和引导,促进了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全面发展。经过党的培养,一大批知识分子成长为坚定的革命干部,与广大工农群众相结合,奔赴抗日前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党管人才’政策的整理与研究”(14YJA710037)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