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考古学 > 随笔 >

唐代古琴的形制特征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文物报 秦 一 参加讨论

     
    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自古以来广受文人、 士大夫的重视和喜爱。 古琴的历史至少有 3000多年, 唐代是古琴发展史上的一个巅峰时期,唐代古琴一直被后人所推崇和模仿。本文结合已经公开的、 并被相关专家或机构鉴定过的唐代古琴的实物资料, 对唐代古琴琴体的长、 宽、 厚和肩、 腰、 足位置等的资料加以整理分析, 并与其后各时代的古琴加一对比, 以期尽可能准确地展现唐代古琴的形制和特征。
    唐代古琴的形制
    多数琴体阔大厚重、 琴面浑厚呈半椭圆形, 少数琴体扁中带圆; 多数琴体在项与腰作圆棱处理、 额下由轸池向上减薄斜出; 多数肩部最宽、 最厚, 头部较肩部窄、 薄, 尾部较头部窄、 薄。
    通长, 平均约121.8厘米, 大多在120.0 至 125.0 厘米之间, 以 122.0 厘米 左 右 为 最 多 ,最 长 126.7、最 短109.3 厘米; 肩宽; 平均约 20.2 厘米,大多在 19.0 至 22.0 厘米之间, 最宽23.0、 最窄 17.0 厘米; 尾宽, 平均约14.1厘米, 大多在 13.4至 15.0厘米之间, 最宽 16.0、 最窄 11.8 厘米; 最厚,平均约 5.3厘米, 最厚 5.9、 最薄 4.4厘米; 通长与肩宽比平均约为 6.03, 通长与尾宽比平均约为8.64厘米。
    除了伏羲式之外, 琴额的宽度基本都要小于琴肩的宽度; 琴肩的位置大多数在三徽偏下, 最下在四徽, 最上在二徽与三徽中间; 琴腰的位置基本都在八徽至十一徽、 最上八徽偏上、 最下十一徽偏下, 腰中的位置基本都在九徽与十徽中间; 琴足的位置基本都在九徽与十徽中间。
    唐代及以后古琴形制的对比通过查阅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等编 《中国古琴珍萃》、 郑珉中主编 《故宫古琴图典》、《中国音乐文物大系》 总编辑部编 《中国音乐文物大系》、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编 《古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文物选粹》、石超著 《浙江省博物馆藏琴》 等资料,共整理出有确定年代的历代古琴资料 177 张, 其中宋代 35 张、 元代 11张、 明代 90张、 清代 41张, 并对相关资料加以统计, 取其平均值(详见图表)。
    通过对历代古琴实物资料的对比可以发现: 琴体通长, 以宋代为最长, 唐代和明代稍短、 与宋代较接近,清代明显变短; 琴体宽度(肩宽), 以唐代为最宽, 其后逐渐变窄, 至清代最窄; 琴体尾宽, 以唐代和元代为最宽, 其后逐渐变窄, 至清代最窄; 通长与肩宽之比、 通长与尾宽之比, 均以唐代最小, 其后逐渐增大, 以清代为最大; 琴体厚度, 各时代相差不大; 琴肩位置, 唐代最靠下基本都在三徽偏下的位置, 宋代至清代基本都在三徽至三徽偏上位置; 琴腰位置, 基本都在八徽至十一徽; 琴足位置, 基本都在九徽与十一徽中间。
    总体来说, 唐代古琴的通长稍长、 宽度较宽, 最明显的形制特征是琴体宽大、 琴肩垂而阔, 从宋代起琴体的形制逐渐变短、 变窄。 在琴体的加工处理上, 唐代较突出的特点是多数琴体在项与腰两处内收部位上下边作圆棱处理、 额下由轸池向上减薄斜出, 唐代以后的古琴较少采用这些这些加工方法。 在琴体厚度、 琴腰位置、 琴足位置等方面, 唐代和其他时代没有太大不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