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昭通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昭通市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由此拉开了昭通市文物普查的序幕。集结号吹响,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之后,一支近200 人的普查队伍再次聚拢,普查时间跨度长,文物数量大,任务繁重。中途有人离开,有人加入。 要实战,先演练。2013 年深秋的香格里拉业务培训会后,具体任务下达:要求11 月底前完成各辖区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调查和统计。时间突然变得比往常宝贵。市县两级迅速组织更多的骨干领会精神、吃透业务。各级领导的反复动员就如同给普查人员打气,大家厉兵秣马,精气神爆棚。寒冬的路上,队员来回奔走于相关单位,宣传普查政策,调查文物线索。有的时候,去了找不到人,那就再去。有的时候找到单位,却只遇上不了解情况的人。有的时候是找对了地方,单位消失了。面对纷沓的表格和数字开始统计。人满负荷运转,设备也满负荷运转。摸底调查昭通成为省内第四个按时上报数据、质量符合标准的市。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努力了一切皆有可能。一鼓作气之后,队伍转入休整期。 之后,普查办开始为下步工作充实拍照器材、电脑、测量工具等设备。再鼓而衰。在藏品数据采集和录入的前期,工作速度明显慢了,出现逐步掉队的迹象。省普查办领导一条督促工作的短信如同醍醐灌顶,普查重新找回从前的节奏。所谓知耻而后勇。大家不辞辛劳,八小时以内普查平台太慢怎么办。那就错时工作,利用八小时以外、周末的时间继续工作。由于文物库房空气不好,有的同志皮肤过敏在坚持,有的胸闷了透透气后还得坚持。在先后召开的省普查办主任会暨业务培训后,同志们对照要求找不足,及时整改,精益求精。更换高质量照片、文字修改,问题较多的普查办直接重来。质量审核一级抓一级,市普查办组织专家对20000 余件文物信息进行认真校对和反复审核,尽量争取少出现错误,然后才上报省级普查办。这一次普查除了摸清文物底数,还完成了文物定级,有令人欣喜的新发现。此前,昭通市文物藏品在1994 年开展过定级。20 年后,以普查为契机,省级专家再次鉴定了所有文物。尤其在后期入藏的藏品中发现了许多价值较高的文物。譬如东汉墓出土的巫师陶俑、铜洗、早期佛像陶俑,以及羽人天鸡铜薰炉、骑鹿铜器座等。通过鉴定,全市珍贵文物数量达446件(一级文物12 件套),较之前翻了一倍。 普查还有一年,路还要继续。不管如何付出和辛苦,根据现行的规定,我们的普查人员是在没有加班费、补助费的前提下开展工作的,所以这种敬业奉献精神更值得崇敬。 (昭通市普查办 余腾松 邝振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