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收藏鉴赏 >

刘东:北宋吉州窑绿釉蕉叶纹枕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收藏快报 刘东 参加讨论

    ■安徽合肥 刘东
    吉州窑位于今天的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创始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宋元时期,是江南地区著名的民间瓷窑之一。吉州窑烧瓷品种繁多,特色鲜明:如它的黑釉瓷能与建窑相媲美,黑釉木叶纹盏、黑釉剪纸贴花盏更是独树一帜;吉州窑白地黑花瓷与磁州窑同类产品不分伯仲,纤细的线条更具南方的特色;而吉州窑绿釉瓷器质量颇高,是吉州窑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之一。本文将介绍一件安徽博物院收藏的吉州窑绿釉蕉叶纹枕,并对安徽地区出土的多件同类瓷枕进行简要概述。
    这件北宋吉州窑绿釉蕉叶纹枕(图1),长27厘米,宽21厘米,高9.2厘米,1979年安徽省肥西县滨湖公社出土。枕呈不规则的立方体,枕芯中空。枕面微凹,刻划四片蕉叶纹,线条细腻而流畅,足见制瓷工匠们娴熟的刀法。边墙各面戳印较密集的圆圈纹,顶墙左侧镂一个直径约1厘米的出气孔,是为防止烧造时炸裂而设。左侧枕墙有明显的支烧痕,可推断瓷枕为侧立支烧,这与宋代多数瓷枕的装烧方法相同。除底面(图2)外通体施绿釉,釉色纯正,釉面光泽。
    瓷枕是吉州窑绿釉瓷器中的大宗,各地出土较多,尤其是这类绿釉蕉叶纹枕最为常见。刘杨、赵荣华所著《吉州窑瓷鉴定与鉴赏》一书中,专门对这类绿釉蕉叶纹枕工艺进行过描述:通常先刻划连续的锯齿纹得出叶子的轮廓,然后以四条直线刻出叶子的主纹脉,再以梳篦纹依主纹脉向外重复排划,使整个叶子纹饰充实,最后以梳篦纹沿梳面外形刻划一圈,装饰简单而又生动,形成自身独特创意与个性特征。
    据初步统计,除此件外,见于发表的安徽地区出土的吉州窑绿釉蕉叶纹枕还有7件:1975年当涂县城关镇五星村出土、1984年望江县新桥出土、1986年黄山市新年乡三保村北宋宣和三年沈格夫妇合葬墓出土(2件)、1991年枞阳县横埠镇左山村出土、1993年潜山县梅城镇太平村北宋乾德四年潘景唐墓出土、1999年濉溪县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出土。既有墓葬出土,也有遗址出土,说明这类瓷枕并非是仅供随葬的冥器。其中两座北宋纪年墓葬出土的3件吉州窑绿釉蕉叶纹枕,为此类瓷枕的断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从北宋初的乾德四年(966)纪年墓到北宋末的宣和三年(1121)纪年墓都有出土,充分说明这类绿釉蕉叶纹枕流行时间长,造型和纹样深受市场欢迎,成为吉州窑最具代表性的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吉州窑绿釉瓷枕中,不少底部有刻款。如上述潜山县乾德四年墓出土的瓷枕,底部中央团花纹内阴刻一楷书“吉”字款;黄山市宣和三年墓出土的瓷枕,底部中间长方形圈内刻“真郭家枕”四字款(图3);当涂县五星村出土的瓷枕,底部中间戳印“严家记”款(图4)。从中可以看出,同类造型、纹饰的吉州窑瓷枕也是由不同窑户生产的,有时各家还会在商品上印各自的标记。特别是“真郭家枕”款,一个“真”字充分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品牌意识,说明那时已有造假者、以次充好的情况存在,也足见这类吉州窑瓷枕的市场需求量很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