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考古历程中,贵安考古具有独特性、唯一性、代表性和典型性特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954年,随着羊昌河水利灌溉工程建设,贵州老一辈考古工作者在羊昌河两岸发现大量汉墓,后来又在马场镇周边区域发现分布较为集中的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墓葬。2012年以来,在国家文物局、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文化厅、文物局的重视和支持下,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为配合贵安新区建设及“贵州中西部洞穴遗址”项目的系列考古工作,取得新的重要突破。出土一大批精美文物,填补了贵州历史的多个空白。最近,马场镇牛坡洞遗址喜获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殊荣,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贵安新区系丘陵低山地带,是典型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是目前贵州发现史前洞穴遗址最为集中分布的区域,是贵州远古人类的天然栖息家园。这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典型性和代表性,从洞穴遗址的密布和文化的延续看,甚至是唯一性的。平坝飞虎山遗址还出土了贵州目前唯一的一块彩陶,这提供了回答彩陶文化传播范围、传播路径以及人类沿青藏高原东麓的文化传播和互动等问题的新线索。 秦汉以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农耕文明集权国家建立以后,对西南地区的大规模开发逐步展开。贵州位于西南腹地,自古即为交通要津。汉武帝遂向贵州地区的夜郎、且兰等国开拓道路,设置郡县,牂牁郡应运而生,因贵安新区分布的大量汉代墓葬,学术界有人提出了牂牁郡郡治可能位于今安顺市的宁谷或今贵安新区马场一代的观点。而且也可能为汉王朝自峡江地区南下两广,通往东南亚的一条通道,是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陆路节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频繁,社会极不稳定,被历史学家们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丛林地带。而黔中地区的人们,似乎偏安一隅,悠然自得,一方面远徙而来的汉文化顺势发展,出土的酒具、茶具和文房用品,均显示出那个时代崇文尚玄、狂放不羁的时代风格;而大量珠宝和金银饰品等,少见于同时期汉墓,又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征,呈现出文化的多元和丰富性,显现出文化的多彩格局,为研究多元一体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以及贵州多元族群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生动素材。 唐代遗存,在西南地区发现较少,在贵州更是绝无仅有,恰恰在马场熊家坡发现了唐墓的线索。可以这样说,贵安新区考古发现,是目前贵州建立起从旧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考古文化序列的唯一区域,是考古“贵州故事”的完整版。 贵安考古,势头良好,发展喜人,但怎样把考古工作做得更彻底更深入?怎样让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展示?怎样在贵安建设中更好发挥出这些成果的作用?是我们必须解答的问题。因此,针对贵安考古资源特征和贵安建设的需要,我们认为应着重从以下方面突破和发展: 一是深入普查摸清家底,全面完成贵安179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考古资源普查,摸清大贵安文化遗产资源总数及概貌。二是项目带动解决学术目标,配合基本建设和“贵州中西部洞穴遗址”等国保专项,力求解决旧新石器时代过渡、农业起源、现代人起源、汉唐时期该区域历史及文化面貌、牂牁郡郡治、汉魏时期中央对边疆地区由郡县向羁縻管理制度的演变以及汉王朝自峡江地区南下两广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等学术问题。三是加强保护促进考古资源社会效益的发挥,贵安从一开篇即把文化放在了举足轻重的位置,考古的成果即将纳入到贵安新区的建设规划中,拟依托重要遗址建设博物馆、遗址公园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考古遗产对夯筑贵安历史底蕴、彰显贵安文化魅力将会发挥积极作用。(作者系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原文刊于《贵州日报》2017年05月03日11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