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是人类最早发明的人造材料之一,中国古玻璃具有2000 多年的历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技术信息,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干福熹院士领衔撰写的专著《中国古代玻璃技术发展史》于2016 年1 月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这是科技考古界的一大幸事,是对中国科技考古史的重要贡献。本书概述了中国古代玻璃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特别介绍了各无损分析技术及其在古代玻璃中的研究应用实例。在大量科学分析与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中国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北方和西北地区、南方和西南地区先秦至清代的玻璃材料,进行了化学成分及玻璃制造技术发展的探索和总结,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玻璃的起源及发展演变规律,得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结论。中国古玻璃与古陶瓷同属硅酸盐质文化遗产,特别是古玻璃与古代高温瓷釉和低温陶釉均为玻璃材料,在发展的进程中,玻璃和釉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是科技考古领域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本书首次提出了早期中国的钾钙硅酸盐玻璃与原始瓷釉的关系以及中国早期的铅钡玻璃与早期低温釉的关系,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此外,本书还特别关注了中外在古代玻璃技术方面的关联及交流,阐述了丝绸之路对中国古代玻璃技术发展的促进,为研究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和技术交流提供了宝贵的佐证信息。干福熹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材料科学家与工程专家,从事玻璃科学技术研究超过半个世纪,成就卓著。10 余年前,在他年届古稀的时候开始致力于中国古玻璃的科技考古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有幸多次聆听他的教诲,既有专业上的指点,也有为人处世的点拨,受益匪浅。(作者为上海大学党委书记、原校长,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原所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