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你如何看待当前的中欧关系? 答:总体说来,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为中欧关系朝好发展提供了机遇,目前进展总体平稳。主要体现在,过去十年中,在建立中欧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一目标的指引下,中欧相互探底,在不同的场合,既合作又斗争。 应该说,中欧在政治层面虽然互信程度仍然有待提高,但相互了解前所未有加深,这是过去十年最大的成就。在经贸层面,随着中国企业走出来的步伐加快,中国参与危机救助的努力的深化,中欧的相互依存也在不断加深。更为重要的,学术、民间、二轨的渠道不段增加,中欧合作和交流的平台与机会越来越丰富,这将为中欧关系的深化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 问:中欧关系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答:最大问题是相互的适应和认同。中国对欧洲的了解和认同热情高,而欧洲总体说来对中国了解和认同的愿望还是被动的。欧洲对中国的认同有两个极端,一些人欧洲人要么极端认同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高度认同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快速发展奇迹,要么拿欧洲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去框中国的现实,不接受中国的制度和变化。而中国对欧洲的认同也有两个有失偏颇的趋势:一种趋势是对欧洲的过度认同,一种趋势是某些人认为中国的奇迹、特别是2008-2009年以来经济发展的不俗表现足以让欧洲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汗颜。这些极端的认识可能是中欧关系面临的障碍。解决的办法就是智慧地提供让双方加深了解的渠道,促进沟通。 问:欧洲人对我国18大后中欧关系会出现什么变化比较关心。你认为会有变化吗?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答:我认为中欧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一提法已经很具有全局和战略性。从总体战略安排来说,我认为有变化的余地已经没有了。未来十年,如何进一步把中欧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落到实处,确实是双方努力的方向。突破点可能是中欧战略互信的进一步加强、中欧相互投资和贸易活动的增多、中欧城市化合作的深入、中欧更多人文交流平台的建立,中欧在美国、拉美、非洲、亚太以及国际事务中的相互配合和协调。 问:《中国日报》在增进中外相互了解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欧洲人如何看待它发表的文章? 答:非常感谢您的评价。但目前我们还没有请独立的机构做《中国日报》在欧洲的读者反馈调查,因此我掌握的情况并不全面。但从我们所了解的情况看,《中国日报》在欧洲还是很受欢迎的。我们以独到、平衡、深入的视角,以欧洲读者熟知的阅读方式呈现中国故事,以减少中欧理解和认同的“赤字”,这是我们在欧洲的使命。 问: 有些欧洲人对中国始终抱有根深蒂固的偏见。对于这些人,我们的媒体怎么办? 答:我只能谈我自己的想法。世界的多元、认同的多元是美丽的。我们不能期望所有欧洲人对中国都热爱和认同。我们能做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问: 中国的媒体在与西方媒体争取话语权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答:我们应在战略上、步骤上认真谋划,认真学习西方媒体在中国市场立足和拓展的案例,用足他山之石,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另外,我们也应该学习历史上美国、日本、德国在国际舞台上推销自己的战略。在话语权的争取过程中,我们要学习,不要闭门造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