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中非友好民意基础雄厚(国际论坛)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人民日报 贺文萍 参加讨论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知。实现中非友好关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像走亲戚那样常来常往
    继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出访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共和国之后,李克强总理今年5月出访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安哥拉、肯尼亚和非盟总部。本月,第二届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论坛又将在北京举行。中非交流合作的生动景象,在领导人层面、政府层面、民间层面都充分体现出来,向世界传递着中非关系健康发展和南南合作不断深化的明确信号。
    经常性的高层互访是加强中非政治互信、建立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保证,也是确保中非友好之船乘风破浪、驶向未来的重要动力。实现中非友好关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像走亲戚那样常来常往。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入非洲以及非洲人来到中国,中非人民之间的接触和交往,正以前所未有的频率和规模进行。非洲人看中国的印象,已不仅仅从大使馆西服笔挺的外交官身上或措辞严谨的政策白皮书中来获得,而是从他们每天打交道和接触到的中国人——包括中资企业员工和中国的旅游者等——以及使用的中国产品中直接获得,从他们看到和听到的中国故事中直接感受。
    因此,如果有机会走进非洲大陆的中国商人、学者、游客和务工人员,都能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素养展现中国人的“真、实、亲、诚”,中非关系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则有了不竭之泉,那些试图抹黑和挑唆中非关系的论调,就会像阳光下的霉菌那样,失去发酵的机会。
    不久前,笔者和一位肯尼亚的资深媒体人谈起中非关系,他给我讲到一个中国青年志愿者,在肯尼亚乡间从事教学和扶贫工作的故事。这位中国青年以出色的工作和高尚的人品,成为当地妇孺皆知和广受尊敬的“大人物”,走到哪里都被热情的当地人团团围绕。
    中非友好离不开文化的交流。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被翻译成斯瓦希里语在坦桑尼亚热播,使坦桑尼亚观众了解到中国老百姓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增进了与万里之外的中国的相知感和亲近感。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知。中非间的交流和互信不断增强,中非共同发展的民意基础才能愈来愈稳固。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