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国的暴行让阿拉伯地区的伊斯兰教徒反思他们的信仰。极端主义是贫穷、不开化的产物,必须用开明、多元和包容的精神加以战胜。 19个人以伊斯兰教的名义,牵头实施了“9·11”自杀式袭击,其中大部分是沙特青年。此事在逊尼派阿拉伯世界引发争论,对于宗教以及他们的社会怎样催生了这种自杀性狂徒,人们各自发表意见。但是,拒不承认的态度以及美国失败的伊拉克出兵行动,很快就扼杀了那场争论。 不过,目前在阿拉伯/穆斯林世界的一大中心迪拜,人们对话的内容显示,伊斯兰国(ISIS)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崛起,以及它野蛮对待反对者——温和的逊尼派和什叶派、基督徒、其他少数族群以及妇女——的行径,重新点燃了关于“我们是谁”的重大辩论。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伊斯兰国是土生土长的现象;它的目的不是打击远方的敌人,而是即刻就地传播并践行对伊斯兰社会的一种愿景;它吸引了包括西方在内的各地穆斯林青年;其意识形态是清教徒式的、一元的、伊斯兰教瓦哈比派的残暴变种,而瓦哈比是沙特阿拉伯的主导教派。这些意识形态通过推特网和脸谱网直接灌输给孩子,这事父母是知道的。这就是为什么它强迫这里的人们在镜中审视自身,无法回避,令人痛苦。 “我们无法再避免这场斗争了——我们坐在一辆驶向悬崖的火车上。”迪拜的梅思巴研究中心顾问阿卜杜拉·哈米达丁说。该中心对伊斯兰主义运动进行追踪,并致力于推动文化的多元化。不过,哈米达丁有一个观点非常令人瞩目。他认为,ISIS不只是宗教问题,必须用更包容的伊斯兰叙事来予以打击;实际上,ISIS是这个地区所有问题的集中爆发:不够发达、宗派主义、教育滞后、性压抑,对女性缺乏尊重,以及所有智识思维都缺乏多元特质。 拉夏·阿奎迪是梅思巴的伊拉克编辑,来自摩苏尔。ISIS占领摩苏尔后,她依然与当地人保持联系。阿奎迪告诉我,“那里正在发生的状况是”,摩苏尔的逊尼派穆斯林民众“如今已经从震惊中醒过来。之前人们会说,‘伊斯兰教十全十美,是‘外面的世界’在针对我们,憎恨我们。’现在,人们开始阅读ISIS的理论。我听到摩苏尔有人说,‘我在考虑成为一个无神论者。’” 她还说,当一个六年级考试不及格的少年,在加入ISIS之后“告诉一名大学老师必须教哪些内容,以及他必须身着长衫时,你可以想象到那有多么让人震惊。我听到有人说,‘只要他们在这里,我就不会去清真寺祷告。他们并不代表伊斯兰教。他们所代表的是过时的、顽固不化的伊斯兰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