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国湖西大学教授全家霖 民族是一种意识化概念,同时也是文化概念,它象征着一个命运的共同体。所以,民族与民族之间必然存在着因不同的文化模式而形成的无形之“壁”。因此,当我们遇到其他民族时,会感觉到在语言、信念、价值上不容易逾越的一道壁。这种“壁”通常也被称为文化冲击或者文化矛盾。倘若某一民族失去合理性思维或客观判断能力时,这种矛盾尤为显著。 具有无限潜力的汉族、阴险毒辣的斯拉夫民族,以及老奸巨猾的大和民族,他们都是我们的邻居。其中,岛国日本虽然从地理上与我们非常近,但我们通常把它形容为“近而远的国家”。也有调查结果显示它被称为最讨厌的国家。最近除了亚洲诸国,世界各国对日本的谴责之声也非常高。 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由日本民族所形成的文化模式在理性上、客观上无法得到人们的理解。政治领导人公然否认明明白白的历史事实,一批极右势力又举着写有“居住在日本的邻国人们,快滚开”的标牌连日发起威胁性示威,稍有良知的人谁会说他们好呢?都是有耳朵能听、有眼睛能看的人,但日本对世界各地谴责日本过往错误的声音闭目塞听。 岛国通常具有开放性和封闭性两个截然相反的倾向。古代东方沿海的民族、近代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半岛或沿海的民族都具有开放而进取的特性,而与之相反,日本民族却具有非常封闭的特性。他们的这种封闭特性和海洋民族所具备的进取特性非常不自然地衔接在一起,转变为优越感和好战性,曾经成就一个“不败皇军”神话的好战民族。 对于这样的日本民族,《菊与刀》的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曾经指出“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体现军国主义又表现唯美主义,他们的士兵既服从而又不训”,并且讲到日本文化是由“菊花”和“刀”这两个完全相反的形态构成的文化模式为特征。基于这样的文化模式,日本政治也是带着内在为立宪主义,外表为帝国主义的假面,不断欺负邻国民族。至今,邻国仍然居住着不少身心痛苦的生存者们,但日本依然在否认,他们真是病也病得不轻。 《文化防卫论》的作者三岛由纪夫在诊断战后日本社会的性格时提到:“战前的日本消除了菊花,战后的日本消除了刀”,但那并不是消除,而是隐蔽后的误诊。曾经发动全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惨无人道的侵略战争,却迄今为止仍然毫无战犯意识的民族,正是现在的日本。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例外的少数日本人。但现在绝大部分日本人好像想举起刀来替代菊花。但从地理位置上来讲,日本与我国相邻,因此还要维持善邻关系。那么暂且放下这么不情愿的同行之不便,在大乘的角度上也有必要下决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