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狙击手”如何射中靶心?(环球走笔)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人民日报 王佳可 参加讨论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哈姆雷特》的经典台词,凝练地总结出人类面临的终极问题。生死间的抉择最为残酷,在战场上尤为凸显。
    近期,电影《美国狙击手》还原了美国传奇狙击手克里斯·凯尔4次驻守伊拉克的经历。不同于莎士比亚笔下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不能在长久吟诵中反复考量生与死,凯尔权衡生死的时间只有区区几秒钟:扣动扳机,子弹在空中飞过,消灭目标。据统计,被凯尔狙杀的多达255人。
    影片反映的现实触目惊心:战争让伊拉克的城市化为焦土,民生凋敝,仇恨滋生,几岁的孩子也想扛起枪对美军射击。生死抉择模糊了人性和道德的边界,为保护同袍,枪口也可以指向儿童。“爱国”“和平”是凯尔和千万走上战场的美军士兵坚守的信念,也是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无数次碾压人性的借口。
    师出无名的战争无法带来“民主”与“和平”红利。伊拉克战争退伍士兵约翰·奈格尔,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文章无奈地坦言“这并非我的战友为之战斗、为之牺牲的目标”。
    《美国狙击手》的结尾很短,屏幕上只有一行字:克里斯·凯尔被他曾保护过的美军同袍枪杀。然而,电影外的故事却无比漫长、充满痛楚:战争令许多老兵肢体残缺、终生与轮椅相伴,许多人饱受创伤后压力综合征的折磨。凶手劳斯也曾征战伊拉克,退役后长期失业,患有创伤后压力综合征,在精神异常的情况下枪杀了凯尔。战争使凯尔成为英雄,却也为他铺就了死亡之路。
    迄今,老兵问题仍是战争遗留给美国社会的隐痛。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2013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平均每天有22名老兵自杀,47%的受访者都认识一名曾在伊拉克或阿富汗服役过、后来自杀未遂的美军士兵。远离战场的老兵陷入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学历不高、国家政策缺位、求职困难使他们成为自己努力保护的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战场上的荣光并未带来安定生活,如何求生再次成为最大问题,冰冷的现实令许多老兵只能以死寻求彻底解脱。
    如果说《美国狙击手》底色是战争的残酷,好莱坞价值观注定了影片的视角是美国人视角。显然,只有当伊拉克人民承受的巨大灾难得到应有关照,“本来就没有必要发生的入侵”何以发生这个靶心,才有可能被射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