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故宫的多元化展览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受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为故宫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故宫博物院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挖掘潜力、激发活力、展示创造力,不断促成博物馆的多元化发展模式,更好地适应社会各个群体的不同需求,与时代发展的步伐相一致。笔者谈一谈故宫博物院五年来多元化展览。 故宫博物院的展览陈列从建院之始就独具特色,即从故宫博物院的皇宫建筑和文物藏品出发,确定了宫廷原状陈列与历史艺术陈列的体系。通过不断的改进与发展,形成了包括拥有宫廷原状陈列、固定专题展馆和临时专题展览在内的完整展览体系。尤其是近五年来,在展览主题的选择、策展理念以及展品挑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展览水平日益提高,题材不断扩大,形式日趋多样,影响力持续增强。大致变革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原状陈列整体提升 原状陈列是故宫博物院历史悠久、极具特色且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展览类型。原状宫殿中的陈列都是严格遵循历史档案记载去选择与布置,力求恢复历史原貌,让观众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这些精美的文物藏品与历尽沧桑的古建筑一起构成和谐统一的整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向世人形象地展示宫廷文化。五年来,故宫更是不断突出自身特色及优势,对养心殿、丽景轩、皇极殿、军机处等原状陈列进行整体提升。此外,对故宫西部区域的扩大开放,在传统常设原状陈列的基础上增加了寿康宫原状陈列和慈宁宫花园原状陈列,使观众进入到尘封已久的西部区域,并顺利实现了扩大开放面积、分流观众的初衷。 常设专题展览改陈 随着故宫整体修缮工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古建筑修缮先后竣工,让故宫博物院的展览空间不断增加,为常设专馆的设立提供了有利条件。慈宁宫雕塑馆、东华门古建馆、端门数字馆一一落成并与观众见面。同时,对原有书画馆、陶瓷馆、钟表馆、珍宝馆、石鼓馆等常设展览也开始进行改陈和环境提升,增加重量级文物的展出,丰富展览内容和观众的文化体验。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古建馆将首次实现东华门城楼、东南角楼、城墙、地面展厅相结合,形成一个立体的、生动的、视野开阔的大型展厅,同时开放从东华门至午门的一段城墙,使观众可以近距离观赏城墙的结构与建筑之美。 临时专题展览火热 故宫博物院庆祝建院九十周年之际,堪称中国博物馆史上最火展览“石渠宝笈特展”开幕,《清明上河图》时隔10 年之后再次亮相与世人见面而引发社会持续关注和观众热情爆棚,各大媒体纷纷争相报道,毫无意外地成为社会热点事件,甚至出现了“故宫跑”这一红极一时的独特热搜词汇。2016 年4 月12 日开幕的故宫洛阳牡丹展,展出6 天时间共吸引观众近40万人次,平均每天有6 万余观众观赏到洛阳牡丹在故宫盛开的美景,4 月16 日达到最高峰的79992 人次,几乎突破故宫单日8 万人次限流标准。应广大观众的强烈要求,决定延长展出时间至4 月20 日。2017年5 月在武英殿举办的四僧书画展,展品数量多、规模大,不少作品皆是首次示人,故宫还别出心裁特意布置了禅房来切合展览主题。因观众热情高涨,展览火热程度持续不减,原定6 月28 日撤展延期至7月26 日。 对外交流展览增多 随着故宫与全球各国及地区间相互交流的不断加强,赴外展览数量的递增、展览种类丰富,也是故宫博物院展览多元化的有力体现。从2012 年开始,故宫博物院先后赴日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英国、德国、希腊、智利、卡塔尔等国家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举办过“紫垣撷珍”、“朱艳增华”、“镜花水月”、“盛世繁华”等多个以建筑、书法、绘画、陶瓷、玉石、服饰、生活用具、装饰漆器、花器、清宫科技等为主题元素的展览,内容更加多元、形式更加多样,全方位展示了清代皇帝的衣食住行、起居生活和艺术等各个领域,生动鲜活、美轮美奂。2013 年10 月在台北故宫举办的“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艺术品味展”和2015 年3 月在维多利亚州国家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的黄金时代:乾隆皇帝(1736-1795)” 这两个看似主题相同的展览,实则在内容上也进行了多元化的细分和展览立意上的提升,数量增多、种类丰富、工艺精湛,为了强化观众的展览体验,尽可能多的展示给观众更典型、更精美的藏品,包括绢画、纸画、锦缎朝袍、宝石镶嵌工艺品、帝后嫔妃画像、武备仪仗以及其他皇室珍宝等。 随着午门国际化展厅的落成,开始大量引入国外博物馆精品展览,加强展览国际合作的力度,丰富观众的参观体验。近两年来在午门展厅上举办的引进展览,如“印度宫廷的辉煌—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珍藏展”“玲珑万象——来自美国的俄罗斯皇家法贝热装饰艺术展”“梵天东土并蒂莲花:公元400-700 年中印雕塑艺术展”,都吸引着众多观众争相前往,获得了极高评价。2017 年,午门展厅及东西雁翅楼展厅同时开放并举办三个展览:“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尚之以琼华——始于十八世纪的珍宝艺术展”“紫禁城与海上丝绸之路”,这是故宫首次在午门城楼上将三个展厅同时开放,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藏品同时展出,诠释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同时也体现了故宫博物院展览内容的多元性,更有效的为观众最大限度展示人类文明的发展、变迁、差异、互通。 故宫博物院近五年来以传播文化、传承文明为主旨的展览越来越多,受众评价越来越高,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作为世界一流博物馆和全球瞩目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最大程度地被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人所接受,面向社会公众实现跨领域、跨文化的互通。当然,对现代博物馆而言,展览不再是一个只停留在“展示”层面上的交流方式,而是从策划阶段开始就融合了其他各种宣传手段和服务手段的综合、立体的大型活动。而由展览衍生的与之相关的文创产品开发、图书影像出版、宣传教育活动、观众体验互动、志愿者服务等,更体现了多元化发展的特点。如故宫博物院端门数字馆的建成,把古建筑、文物藏品以数字形态呈现出来,让诸多“不见天日”的收藏品重放异彩,更直观细致的表达实物展览所无法传递的内容,生动有趣的实现观众与藏品之间的亲密互动。数据库、虚拟展览、数字化技术应用、新媒体传播以及各种交互技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近年来新兴的手机APP 领域的不断丰富和革新,使故宫博物院这座昔日的皇宫禁院变得更加人性化、可接近、接地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