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作者:林欣浩出版:四川少儿出版社 林欣浩先生这本《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是又一本让我连读十几章仍爱不释手的历史读物,通篇散发着引人入胜的精妙之气。 我以往常见的历史书,无论内容严肃详尽或是轻快简明,章节各标题在结构上都同历史教材一般,从炎黄时期到夏商西周再到之后的历朝各代。对于我这种业余历史爱好者,这样的结构不仅吸引力有所欠缺,而且时常有种在读历史教材的即视感,原本的课外读物,读着读着竟然像回到了课堂。此书标题结构的精妙在于跳出了朝代排序的局限,转而从各个历史时间段中的细节入手,提出有趣的历史现象或独到的思想见解,在正文中通过解释问题、阐释思想的方式将历史事实娓娓道来。比如本书的第二章,标题为“人类为什么不养老虎当宠物?”作者抓住了历史上普通百姓养狗不养虎的现象,从人类选择饲养何种动物的角度入手,以此向读者介绍了原始人类定居文明形成的整个过程。既说清了客观史实,又保障了读者读下去的欲望。 看过的历史读物,要么犹如教材大纲一般,一板一眼,生怕字里行间缺失了历史的严谨,让人看起来像是背课文一样,越看越没劲,转头扔到一边;要么全篇嬉笑打骂,看的时候很有趣,但是凭借着一些历史常识或者阅读经验就知道,这简直一本深宫八卦小说,作者成了江湖小道“百晓生”,正经靠谱的一个都没有。这本书确实让我耳目一新。 历史类课外读物的核心吸引力,是要告诉读者常规历史教学中不曾涉及的历史事件或内容细节。此书内容上的精妙正在于此,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知道商周青铜礼器的由来、战国军队的作战方法、帝王陵墓在现代为什么不能随意开采、“书同文,车同轨”对现世的影响等冷门但有趣的历史细节,这些细节看似无关紧要,却总能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甚至是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具体的叙事方面,作为一本非教材类的历史读物,这本书诙谐风趣的语言风格及深入浅出的形象比喻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解释西周分封制背景下王侯关系的时候,林欣浩先生举了大家族分家的例子,天下就是宅院,封地是房子,周王就是大家族的族长,家族的大事要族长定夺,但族长却也不能为所欲为,“你就是族长也不能随便进小辈家里,上人家里想拿什么拿什么,那是人家私宅”。 除此之外,私以为这本书最为精妙的一点,在于其与现代社会相符的成书理念。在这个拥有大量网络搜索引擎的年代,随时随地查找知识成为可能,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知识储备的多少,而更多地体现在看问题的角度与对问题的见解。这个观点体现在历史领域就是,有一个精妙的角度与观点,远比你背下大量史实有用的多。打一个简单的比方,史实像是未加工的原料,观点是厨师的烹饪技巧,在原料充足的情况下,烹饪技巧就成了决定菜品是否好吃的关键。这本书并不停留在简单罗列事实的层面,相反,林欣浩先生关于历史的解读才是全书的主角。书中看待历史事件的角度、对于历史现象的分析,都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乍一看观点,感觉古怪新奇,继续往下读,好像确实有点道理,看到最后,禁不住感慨,原来还可以这样看问题!且不说我对于书中的观点是否认同,光是这分析问题的角度与发散性的思维,就已经让我拍手叫绝了。 书籍,尤其是历史书,不但要遵从真正的史实,还要有一个清晰的逻辑,以史为鉴,明白历史真相,读懂背后故事。这才是看书的意义。 当然仅仅这些,也是不够的,它只适用于成年人来看。对于低年龄的读者来说,趣味性也很重要,这样看起来才不会太过于无聊,从乐趣中学会知识。比如书里这么说,“如果拿网络游戏打比方的话,项羽这个角色的战斗技能点满了,但是外交技能忘了点。刘邦正好相反,战斗技能一点儿没加,外交技能却加满了。”什么意思呢?就是项羽很牛,但是人际关系不行。刘邦一个亭长出身,自然本身技能弱爆了,但是人家关系搞得好啊,韩信、萧何、张良,哪个不是独当一面的人物?一个好汉三个帮,项羽再牛也架不住这么多人啊。看过的人都深深地记住了这个典故和道理。这也是学习,只不过无形中玩笑的形式让你学到了。 纵观全书,构思独特,风趣诙谐,品读的是历史,锻炼的是思维。历史,当然可以这么学! 读家:DEMON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