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大会召开。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邹逸麟等四位学者获得了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贡献奖。 作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科承上启下的人物,邹逸麟在该领域俯首耕耘60载。 然而,他最深切的感悟却是:“在一个领域耕作这么长时间,这不是我的贡献,这是我的幸运。只要你是真的下工夫去做,学问是不会辜负你的。” 在一个领域老老实实搞了几十年 采访邹逸麟教授是在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这位81岁的历史地理学专家工作了一辈子的地方。 岁月,积蓄了他的思想和学问,仍留给他清晰的思维和矍铄的精神。这使得他在采访中,侃侃而谈,观点明晰,很有学者风范——属于历史学家的真实与敦厚。 “邹逸麟先生为我国历史地理学界公认的学科带头人,他终身致力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是继第一代现代历史地理学开创者(谭其骧、侯仁之等)之后第二代学人中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学者。”这是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贡献奖,对其学术成就的评述与肯定。 支撑起厚重“学术贡献奖”的,是邹逸麟长达60年在历史地理学领域的忠诚坚守与俯首耕耘。“搞历史地理,学术面比较窄,有兴趣的人也比较少,但它的研究是比较扎实的,走一步是一步。所以,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是传世的,是永久性的人类科研成果,我们搞历史地理学的学者,心里就是踏实。” 解放周末:您一辈子专研学问,这个“学术贡献奖”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您作为一名学者的“踏实”。 邹逸麟:这个奖就是一个鼓励,鼓励一个老人在一个领域里老老实实搞了几十年,可能也反映了社会希望鼓励一种踏实的作风。 解放周末:在一个领域里老老实实坚持几十年,这在今天浮躁的时代里就像一个关于学术精神的隐喻。 邹逸麟:平心而论,能够在一个领域里搞几十年,这不是我的贡献,这是我的幸运。我想,在某个领域耕作这么长时间,只要你是真的下工夫去做,学问是不会辜负你的。 解放周末:所以,您虽然已经从复旦史地所的岗位上退休了,但从未在学问的天地中退休。 邹逸麟:2008年我退休。退休后,学术方面还有几个大任务在进行。一个是《清史·地理志》的编纂,我带了十几个学生一起搞的,从2005年开始到今年8月底刚刚弄完。《清史·地理志》部头很大,一共有80万字,花了我们很多的精力。目前,我手头正在进行的是负责《运河志》的编写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