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尖顶帽形象的传播和历史背景 亚述的文献在公元前7世纪首次提到斯基泰,这一时期斯基泰人追击西梅里安人进入了亚述帝国境内,后来,亚述与斯基泰结盟共同对付米底王国。公元前7世纪后半叶,米底入侵亚述占领亚述首都尼尼微,斯基泰大军解围击败了米底人,最远的时候斯基泰人曾到达了埃及边境。斯基泰人在近东地区停留了长达数百年之久,在伊朗吉维耶(Ziwijie)就发现了属于斯基泰某位首领的宝藏,这里既有典型斯基泰风格的东西,又有许多近东风格的器物。当斯基泰人被打败退出近东之后,在黑海地区斯基泰墓葬中出土的来自小亚细亚的金器证明了斯基泰和近东之间的密切关系。大概斯基泰人正是在和亚述的战争中接受了亚述尖顶战盔的影响。 公元前6世纪中叶,斯基泰人开始在第聂伯河下游和克里米亚半岛扩张,而这时在近东兴起了新兴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大流士一世向北扩张也进入了黑海北岸。希罗多德在著作《历史》中对大流士一世入侵斯基泰有详细的记录。因此在波斯波利斯的宫殿中出现了向阿契美尼德王朝进贡的斯基泰人或萨迦人的形象。 ![]() 图八 1.斯基泰男性服饰复原图 2.现藏大英博物馆希腊黑绘花瓶上的斯基泰弓箭手 3.M57装饰有珠子的帽子 4.高台地埂坡墓地壁画中戴尖顶帽的人物形象 在阿契美尼德帝国的铭文中提到了三种萨迦的部落联盟,其中有一类是指居住在咸海沿岸的头戴尖帽者,另一类是指海外的萨迦族,意指居住在俄罗斯南部草原的斯基泰人(41)。 服饰作为一个民族族群认同的标志之一,在促进族群的凝聚和共同认知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在欧亚草原西部和近东地区人们族属不同,具有标志身份、地位和族群认同的服饰也多种多样,但尖顶帽在公元前6世纪中期以后的欧亚草原西部出现较多、较普遍,被当做是斯基泰人和萨迦人的标志性服饰。希罗多德在其著作《历史》中对斯基泰人的服饰记载道:“萨迦或斯基泰人,身穿长裤,头戴一种高而尖的帽子。……他们事实上是阿米奇·斯基泰人。可是波斯人称他们为萨迦人,因为波斯人称呼所有的斯基泰人为萨迦人。” 公元前8世纪以后,在欧亚草原上发生了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同时,中东地区也处于动荡时期,亚述帝国和以后的阿赫美尼德王朝同来自于北方的游牧诸族不断进行战争,因此作为战争工具的头盔和兵器得到了最广泛的传播。迅速被来自于北方的斯基泰和萨迦等族接受。 斯基泰文化的影响广泛,作为斯基泰文化三要素的武器、动物纹和马具在欧亚草原广泛传播。在马家塬墓地中我们也发现了相同的现象。虽然马家塬墓地的族属被认为是西戎,但在马家塬墓地中包含的许多的文化因素中,不仅有甘青地区传统的羌戎系文化因素,还有秦文化、楚文化和斯基泰文化因素(42)。在马家塬墓地出土的随葬品中可以见到斯基泰风格的动物纹、植物纹和几何形纹为母题的装饰纹样、具有剪纸艺术风格的动物造型、戴尖顶帽的人物形象和墓主所戴的有珠饰的尖顶帽(图八,3)。马家塬墓地的人体和服饰装饰主要集中在头、胸腹部和足部,人们佩戴复杂的装饰品,在帽子、衣服和鞋子上也都进行极尽所能的装饰。 斯基泰文化和西戎文化的交流不是突然发生的,已有的研究证明,远在公元前2千年左右,甘青地区和南西伯利亚之间就存在着文化交流,安德罗诺沃文化和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的因素进入了甘青地区,殷商文化和卡拉苏克文化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文化交流。陕西周原出土的蚌雕人头像也被认为是塞人的形象(43)。这些早期的文化交流虽然没有战国时期的范围那么大,但也为以后的大范围文化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秦穆公霸西戎事件的影响巨大。很可能引起了欧亚草原上游牧民族的一次迁徙活动,月氏和大夏的向西迁徙。由于这次民族迁徙,于是在欧亚草原上出现了一条东西方贸易的商道。控制商遭东段的应该是西戎,控制西段的是斯基泰人(或称塞人)。秦人为了维持统一六国战争的需要,从西戎的手中交换马匹。秦始皇还对从事秦戎之间贸易的戎人商人乌氏倮以封君的待遇,以表彰他在秦戎贸易之中的贡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其事曰:“乌氏倮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缯物,间献遗戎王。戎王十倍其偿。畜至用谷量牛马。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侯朝请。”可见,在这一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中,西戎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传入巴扎雷克的中国文化因素可能就是通过这条渠道传入的。 欧亚草原游牧化进程的完成,马和马车的大量使用,使得人们的移动更加迅速和便捷,也对各文化之间的交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汉代以前中西文化交流主要是通过欧亚草原上的文化传播带进行的,阿尔泰正是东西文化传播的节点。欧亚草原既是游牧民族驰骋的疆场,也是文化和技术交流的通道。斯基泰人是现今所知的每200~400年就横扫欧亚草原然后再入侵欧洲的第一波次的游牧民族,其后还有匈奴、突厥、蒙古等民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