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王玉贵:程德全与东北近代化改革(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 newdu 参加讨论

    二、捍卫东北边疆主权,抵制沙俄侵略
    首先,在庚子事变期间,主动请缨,只身赴俄军营进行交涉。庚子事变期间,沙俄利用中国政府无力应付之机,在东北地区大举从事侵略活动,先后攻陷瑷珲、墨尔根等城市,随后又向省城齐齐哈尔进发。程德全主动请缨奔赴前线,黑龙江将军寿山任命程为营务处总理,负责和沙俄交涉事宜。程德全领命后,顾不得将眷属妥善安顿好,就奔赴前线。行至博尔多,适遇河水陡涨,数万溃兵和难民被阻于北岸,处于俄兵的攻击范围内,情势极为紧张。程德全冒险渡过河去,收编溃兵,疏散难民,局面稍安。接着,孤身来到俄军兵营,经反复交涉,俄将方答应“不攻省城、不杀无辜、不掠财物”[2]731,程乃返回省城齐齐哈尔向寿山复命。
    8月,俄军因翻译姜某的挑唆,怀疑程德全与寿山欲搞诱敌深入之计,下令列炮攻击省城,程德全闻知后,立即飞身上马直奔俄营。在交涉现场,沙俄军官当着程德全的面,下令向省城发射炮弹,程劝阻无效后,只得扑向炮台,用身体挡住炮口,被沙俄士兵拖离,如此反复数次,仍未能阻止沙俄的军事行动,程乃投江自沉,沙俄军官感其不怕死的勇敢举动,方下令停止发炮。事后,程德全又一再拒绝沙俄欲令其继任黑龙江将军的建议。清政府在得知事情的原委后,擢升程德全为直隶州知州。1902年,经吉林将军长顺奏请,程德全被派往三姓处理与俄交涉事宜。随后,吉林和黑龙江将军多次上书朝廷,要求破格提拔程德全。1903年冬,程德全受到两宫接见,并晋升为道员,旋加副都统衔。1905年,清政府任命程德全为署理黑龙江将军。这在清朝200多年的历史上,首次由汉人担任这一职务。1907年,清政府在黑龙江设省后,又破格任命程德全为署理黑龙江巡抚。
    其次,在署理黑龙江将军和巡抚期间,负责对俄交涉,坚决捍卫国家主权。
    程署理黑龙江将军和巡抚后,在与沙俄的交涉中,继续据理力争,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不少国人在对外交涉中多持妥协退让态度。与强邻接壤的黑龙江更是出现了众多在对外交往中一味媚外示好、奴颜婢膝,不惜损害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宵小之徒。其中依仗自身通晓外语,在对外交往中欺上瞒下、通风报信、搬弄是非的翻译人员(通事)不在少数。其情形的严重性如程德全所言:“近来通事,倚恃俄势,扰害乡民,无恶不作,所在皆然。”[2]274程德全本人在庚子交涉中就差点因翻译姜某的挑拨而死于非命。
    程德全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对所有卖国求荣、依恃外力的民族败类一向深恶痛绝,必严惩而后已。经他亲自上奏朝廷,就地正法的通事(即翻译)就有吴志肖、马甸甲、张海讪、王振山、王中山、李功山、冯希增、王文渡等。
    在对俄交涉中,程德全一向坚决主张要维护国家主权,“当以不失主权为宗旨”[2]839,“总以外人不侵我利权为要”[2]821-822。他认为,外交家的工作“不外乎维持交际之和平,增进国家之名誉”。因此,“交涉而但论强弱,不论是非,虽徼利于一时,恐非全球列邦所公认,其不贻国家羞者,盖鲜”[2]96、797。他一再强调:“主权所系,存亡所关。”[2]785尤其是在对俄交涉中,必须以“不侵碍中国土地及妨碍其主权”为前提,更“无劳他人越俎”[2]1030。但程德全并非不知敌强我弱这一基本国情的愚顽颟顸之辈,他的捍卫国家主权是据理力争,进退有据的。他主张充分利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夷制夷,在中外交涉中尽量减少国家利益的丧失。一时难以据理力争的,可以暂缓交涉,采取拖延战术,或假以时日,以待局势变化、有利于我时再行定夺;或推由有关当事方直接应对,总以尽可能多地维护国家权益为前提。
    在商议东三省开埠方面,程德全主张暂缓实施,原因在于沙俄势力在东北地区已无孔不入。商埠的开设更有利于外国势力的侵入,而不利于国家主权的捍卫,因为东北经济很不发达,能够用于交换的土货实在是少得可怜。在这种情况下,遽开商埠,利害得失显而易见。不仅如此,他还认为开埠后,沙俄“必使关道皆为彼合谋通气之人,然后攫权争利,得以为所欲为”。况且,“国际边情所关方大”,“在我不过仅易一关道。而此后太阿授人,仍蹈前辙,哈埠为吉、江交涉枢纽,将来如实行两省交涉归并之议,则东方大局权操自人,铸错复成,挽回非易,前车不远,可为警心。”[2]863即便要开商埠,也以自开为主,“要在不失主权,不可令外人搀越为目的”[2]865。
    程德全对朝中无人、在对外交涉中屡屡吃亏的结果深感遗憾和无奈。他在致友人书中,曾毫不客气地批评说:“外部毫无定见,一任夫己氏播弄”,“阳托整理边圉之名,而蚀边之巨蠹,则听其祸及全省,牵掣大局,独与舌敝唇焦之边吏为难,此尤百思不解者。”[2]841-842在这种“时事愈坏,牵制愈多”的情势下,程德全大有报国无门、宏愿难遂的感慨,只能在自己所管辖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减少利权的丧失。他之所以重用宋小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宋在对外交涉中,能够不畏强权,敢于折冲樽俎,虎口夺食,为挽回国家权益,据理力争,并每每有所收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