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党史 >

毛泽东的抗日国际统一战线思想及其历史贡献(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光明日报》2015年8月19日 吴继轩 姚顺玉 参加讨论

    1941年6月23日,即苏德战争爆发第二天,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党内指示《关于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中指出:“目前共产党人在全世界的任务是动员各国人民组织国际统一战线,为着反对法西斯而斗争。”(《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第308页)为了更好地团结各种类型的力量共同反对法西斯势力,同年7月他又提出:“不管是否帝国主义国家,凡反法西斯者就是好的,凡助法西斯者就是坏的。”(同上第311页)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世界上所有反法西斯力量。不久,毛泽东基于增强中国抗战力量的现实需要又提出了建立“东方的ABCD阵线”,即“美、英、中、荷等国在远东建立的对日警戒、防卫、协同作战的包围网”(同上第336页),以团结所有反日国家力量共同抗日。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中国要与美英国家“坚决站在反法西斯国家方面”,共同抗击日本(《毛泽东思想年编》,第303页)。
    可以看出,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实践了建立抗日国际统一战线,把苏、美、英等所有与法西斯国家对垒作战的国家联合起来,组成强大的国际反法西斯阵线,大大增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
    
    毛泽东的抗日国际统一战线思想,源于他丰富的革命实践和对革命道路认识的深化。1926年初,他就明确地提出:“欲求革命之成功,则国内国外之革命的联合战线,必须扩大而巩固之。”(《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第154页)这表明,这时毛泽东已经很重视加强同各种国际力量的联合,此后他的这一思想逐步发展完善。同时,联合国际力量争取革命胜利,也是当时许多中国共产党人的共识。1928年10月,陆定一在《中国革命的前途》中提出:“中国革命如要成功,必须联合全世界无产阶级与弱小民族,特别应当与苏联联合,得到全世界革命势力的伟大帮助。”(《陆定一文集》,第84页)1935年11月,张闻天强调:日本侵华加剧了它与英美帝国主义矛盾,我们应与英美“建立亲密的友谊关系”(《张闻天文集》第二卷,第25页)。1940年8月,刘少奇撰文指出:“我们亦可在争取中国民族独立的立场上,去利用英美的援助,打击日本帝国主义,以便取得中国抗战的胜利。”(《刘少奇年谱》上卷,第299页)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把这些思想具体化为抗日国际统一战线思想,为中国共产党联合国际力量共同抗日提供了理论基石和现实支点。
    毛泽东抗日国际统一战线思想,是在对当时中国以及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科学冷静分析基础上作出的重要战略抉择。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力量悬殊,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日本“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一等的”(《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447—448页)。而当时的中国则“是一个弱国,我们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各方面都显得不如敌人”(同上第449页)。在此情况下,单单依靠中国自身力量进行抗战是很困难的,客观上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建立抗日国际统一战线,以便集合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共同对敌。而日本侵华引起的其与英美等国矛盾的加深,为建立抗日国际统一战线提供了现实可能性。英美等国家在华利益直接受到日本威胁,逐渐改变了纵容日本侵华的“绥靖政策”,转而对日本采取制裁和打击政策。在此情况下,毛泽东敏锐地认识到“中国同资本主义民主国家缔结反法西斯条约是完全可能和合乎需要的”,因为“参加反法西斯战线以实行自卫,是符合这些国家的利益的”。
    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抗日国际统一战线思想围绕着存在可以联合的三种国际力量分为三个层次,即:一是联合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这是首先和主要争取的国际力量。二是联合与日本有矛盾的美英等西方国家,这是必须而且可以联合的重要力量。为争取美英对华援助,毛泽东利用一切时机向世界宣传中国抗战的功绩与意义,呼吁美国等西方国家“多给我们帮助”(《毛泽东书信选集》,第129页);与此同时,毛泽东还积极“称赞英国和美国对战争做出的努力”(特里尔《毛泽东传》修订本,第183页),从而赢得了英美广泛同情和多方赞助。三是联合日本国内人民,这是从内部瓦解日本帝国主义的重要力量。为联合日本人民共同打击日本法西斯,中国共产党主要采取了三项有效措施:优待日本战俘、加强对侵华日军反战教育、发展日本反战同盟力量。这些措施,团结教育了日本广大人民,有效地瓦解了日军战斗意志,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抗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