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文武兼备”、“智谋过人”,无论在地方为官,或是在朝主政,还是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他的高风亮节得到时人与后世的一致颂扬。欧阳修称其“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王安石赞其“一世之师,由初起终,名节无疵”。苏轼称他“出为名相,处为名贤;乐在人后,忧在人先”。《宋史》云:“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范仲淹被公认为有宋一代贤臣的代表。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不仅彰显了宋代士大夫的高尚节操,也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烁异彩的精神财富。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 构筑岳阳楼文脉体系 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在元丰元年(1078)毁于火灾,但次年就得到重修。之后数百年,后人又屡屡重建和修葺,并增筑亭阁,新造景点,悉心营缮。岳阳楼的匾额也大都出自社会名流和书法名家之手,自清代以来就有汪涛、程春海、郭沫若、朱德、蒋介石、何键等人,留下了一系列传奇故事,引人瞩目,传为佳话。千百年来,历代贤达共同参与构筑了岳阳楼的文脉体系。今天的岳阳楼已不仅仅是一座建筑,而成为融合诗词歌赋、匾额书法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文化景观。 往事越千年,沧海变桑田。岳阳楼依然昂然矗立,重檐鳌突,雕梁画栋,巍秀壮丽,丹柱彩楹,金碧辉煌,当然不失为美楼,但真正成为世人向往的胜地,还是要归功于《岳阳楼记》所弘扬的精神气象。作为名胜景观,岳阳楼已不仅仅是物质实体的建筑,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时至今日,我们不仅需要对岳阳楼建筑及其周围环境进行保护,还要净化和维护其独有的景观形象,警惕有意无意地对其相关人物和历史进行肆意篡改或抹黑。希望以此为契机,积极发掘岳阳楼的文化内涵,传承斯地斯景的深厚文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