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现代史 >

台湾时期蒋介石与胡适关系补正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近代史研究》(京)2011年 陈红民 参加讨论

学问无止境,学者要在不断修正错误的基础上进步。拙文《差异何其大——台湾时代蒋介石与胡适对彼此间交往的记录》(刊于《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2期)发表前后,有较大的反响,得到一些同行谬奖,也有朋友提供新的见解与资料。①这些意见与资料使笔者对相关问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觉得有必要对拙文中的某些论点进行修正,或做进一步的阐发,从而加深对问题的探讨。
    一、修正:蒋介石日记中确曾称赞过胡适
    
《近代史研究》编辑在审读《差异何其大》的初稿时,曾善意提醒笔者注意蒋介石日记中是否有对胡适“较好的评论”,如有,也要写入,以保证立论的“全面和平衡”。但当时笔者所摘抄的蒋介石日记中,对胡几乎无一正面评价。2010年年底,台湾辅仁大学高纯淑教授提供了一则蒋介石日记,恰是笔者所漏抄的,促使笔者对拙稿的某些论点进行反思。
    高教授提供的蒋介石1953年1月17日的日记如下:
    [昨]晚课后,约胡适之先生单独聚餐,谈话二小时余。对余个人颇有益也。甲、汪裕泰外汇套汇冤枉案。乙、总统只有减刑权,而无加刑权,不可滥用其权之意。丙、保安司令部与特务人员之作威,令人不敢言。丁、教育界待遇太微薄。戊、效忠总统之标语,不应有。惟此余答其今日国家未恢复,一般官兵对效忠国家标语不能深入,而且事实上今日国家仍须由总统领导来恢复,过去总统下野,国家沦亡之教训,不能不深切注重,故余对此标语未予阻止也。其他皆为金石之言,余甚感动,认其为余平生之铮[诤]友也。②
    1953年1月16日,是胡适离台的前一天,蒋介石请其聚餐。胡适当天也有详细的日记:
    蒋公约我吃饭……谈了共两点钟,我说一点逆耳的话,他居然容受了。我说,台湾今日实无言论自由。第一,无一人敢批评彭孟缉。第二,无一语批评蒋经国。第三,无一语批评蒋总统。所谓无言论自由,是“尽在不言中”也。我说,宪法止许总统有减刑与特赦之权,绝无加刑之权。而总统屡次加刑,是违宪甚明。然整个政府无一人敢向总统如此说!总统必须有诤臣一百人,最好一千人。开放言论自由,即是自己树立诤臣千百人也。③
    两相比较,蒋介石对胡适的意见记得全面仔细,并有自己的解释。更重要的是,蒋介石在当时确实对胡适的意见是“容受了”,表示“甚感动”,高度评价胡适是其“平生之铮[诤]友也”,认为胡的意见为“金石之言”,对他“颇有益也”。《差异何其大》一文虽述及1952年、1953年胡适回台期间蒋胡二人的交往,但强调的是二人感受的不同。
    因笔者漏读蒋1953年1月的这条日记,拙文中有“看到蒋介石自1950年代起在日记中提到胡适便深恶痛绝、私下痛骂”之句,事实上形成台湾时期蒋介石日记中对胡“几乎无正面评价”的结论。这一论点需要修正:至少在1953年,蒋的日记中对胡适是有好感,甚至是有称赞的。
    前引蒋介石所记见面时胡适对他所提到的第一点,为“汪裕泰外汇套汇冤枉案”。胡适的日记中,并未提到此项内容。汪裕泰茶庄系一家知名商号,由胡适同乡、绩溪县上庄镇余川村人汪立政(其故居与胡适家仅相距2公里)创立,历经祖孙三代120余年,曾先后在上海等地开设茶庄、茶行20余爿。胡适与汪裕泰茶庄关系密切,1920年代在上海时曾客居茶庄。抗日战争期间,汪裕泰将部分业务转移至台湾发展。台湾在1950年代初期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套汇”是个很重的罪名。胡适在短暂回台期间,当面为汪裕泰套汇案向蒋介石说情,乡情乡谊应该是很大的因素。这件事说明,胡适对蒋介石的要求,并非只有政治方面的,也偶有利用两人关系徇及私情之时。
    二、补充:蒋介石曾连续资助胡适
    
台北“国史馆”所藏“蒋中正总统档案•文物”,包含了与蒋介石相关的大量公文、函电、批示、照片等,数量巨大,是研究近代史,尤其是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与近代人物的宝藏。此档案已经进行过数字化处理与编目,查阅与利用较为便利。以“胡适”为关键词进入“蒋中正总统档案”的检索系统,查找到410件函电,既有胡适与蒋介石间的往来函电,也有其他函电中涉及胡适的。
    其中,最引起笔者兴趣的是1950年代初蒋介石与俞国华之间的一组电报。④这些电报均内容简短,全录于下:
    (1951年5月15日)俞国华同志:代送于斌、于竣吉、胡适之、陈立夫各位美金各五千元。中正。十五日。⑤
    (1951年12月11日)俞国华同志:本月十七日为胡适之先生六十诞辰,请予[与]宏涛同志代往祝贺,并送其美金五千元为盼。中正。⑥
    (1952年6月19日)俞国华同志:请发陈立夫、胡适之二先生美金各五千元,代送为盼。中正。⑦
    (1953年2月5日)俞国华同志:即送胡适之先生美金五千元。中正。⑧
    (1953年7月17日)俞国华同志:代发陈立夫、胡适之二先生美金各五千元。又托谭伯羽先代汇德友鹰屋君叁千元为盼。中正。⑨
    (1954年5月1日)俞国华同志:请发胡适与于斌二先生美金各五千元。中正。⑩
    (1954年9月3日)俞国华同志:请即送胡适之先生美金五千元。中正。(11)
    (1954年12月6日)华盛顿。密。俞国华同志:本月中旬或须拨用美金叁拾万元,望先筹备,届时候电拨付即可也。又胡适之、陈立夫二位各五千元,顾大使一万元,吾弟三千元,待年终如数分送为盼。中。(12)
    (1954年12月14日)华盛顿。密。俞国华同志:除前数之外,须另备贰拾叁万元,一并凭函于本月下旬候领可也。胡适之先生款仍照送为宜。中。(13)
    (1955年5月11日)俞国华同志:本月底发胡适之、陈立夫二君美金各五千元可也。中正。(14)
    (1955年5月16日)台北。密。总统鉴:真电敬悉。胡、陈二先生特别费,遵当于月底前照发。又,职拟于本月廿七日离美返国,行前钧座有无指示,乞电示。职俞国华叩。(15)
    这组电报是分散的,笔者陆续读到。初读到前一两封时,有些惊诧,怀疑电报的真伪,因为从未在相关资料中看过类似的记载,以过去所理解胡适的个性与为人,他绝不会无端受禄,轻易接受“嗟来之食”。然而,这组电报的时间跨度为四年,蒋有何必要连续造假?迄今为止,尚未见学界对蒋档中文件的真实性提出质疑。检索蒋介石日记发现,蒋在首次赠钱给胡适之前,有赠款意向的记载:“发周锦朝、胡适之、陈立夫各款。”(16)记事后20天,即令俞国华送出第一笔钱。继之而生的念头是,电报内容即使是真,也只反映蒋有资助的意愿,并不能确定胡适是否接受。但全部电报读毕,笔者断定胡适是肯定领受了的。因为蒋介石不会在一连碰壁后,还数年一如既往地奉送。而且在经办此事的俞国华回复蒋介石的电报中,有“胡、陈二先生特别费,遵当于月底前照发”一句。“照发”一词,应是“照前例分发”之意。
    如果断定这些电报的内容为真,则在1951年至1955年间,蒋介石共通过在美国的俞国华向胡适送过9笔钱,每次美金5000元,几成定制,共美金45000元。同时受资助的还有陈立夫、于斌等人。(17)该项资助因俞国华自美国返台湾而中止。
    有两个旁证,可以说明胡适确实收到过蒋的资助。
    一是1951年12月胡适60大寿时,蒋在令俞国华、周宏涛等当面送钱祝贺的同时,也曾让俞转达了祝寿贺电:
    俞国华同志。转送适之先生:先生六十大寿,不克亲贺,无任想念,特托俞、周二君代为祝贺,并颂伉俪康健。弟中正。(18)
    二是1957年胡适因病在美国住院,其住院的费用,蒋介石也曾过问,他在3月致电“驻美国大使”董显光:
    董大使:胡适之先生出院后体力已复元否?甚念。请再代访详覆。其医院经费想已代付,其数几何?盼示。中正。(19)
    电文中用了“再代访”,可知蒋并非首次关注胡适的病况,托人探访。“医院经费想已代付,其数几何?”则可想见蒋曾嘱董显光代付胡的住院费。
    那么,蒋介石的金钱资助,对胡适有何意义?
    杨金荣的《角色与命运:晚年胡适的自由主义困境》对晚年胡适在美国的生活研究颇细致。杨金荣指出,胡适1950年7月至1952年6月受聘于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这是他晚年在美国“惟一比较正式而有固定收入的工作”。(20)这份工作的年薪是美金5200元。此后,年老体弱的胡适没有工作,基本上靠有限的储蓄和养老金维持生计。胡适在1952年4月曾详细地计算过每月的生活费,细划到房租、夫人、工人、洗衣、电气煤气、电话、报纸文具、圆桌俱乐部、食料、零用各项,共550美元。以此推算,每年约需6600美元。即使胡适有稳定收入的那两年,也不足以维持他们夫妻的日常生活。更何况胡适常犯心脏病,医疗费用也是很大的负担。杨金荣认为,经济的困窘是胡适决定返回台湾定居的主要原因。(21)而蒋介石在1951-1955年五年间的资助,年均达到9000美元,远比胡适有固定工作时的年薪为高,这对胡应该是雪中送炭。
    胡适在其日记中对此项固定资助并未提及,不着痕迹。胡适何以接受蒋的资助,有何感受?我们不得而知,但史料也透露出些许蛛丝马迹。
    胡适曾于1951年5月31日致蒋介石一封长信,有人称之为“万言书”(这封信实际仅3900字,不足万言,却也是笔者所见胡适与蒋介石间最长的信件)。胡适写信的日期,与蒋介石首次命俞国华送钱的时间仅相距10多天。胡适开头写道:“自前年(卅八年)一月八日辞别之后,两年零五个月,不曾得见我公,时时想念,时时想写信,总不能有详细陈述意见的勇气。”(22)两年多不联系,何以突然有了写长信建言的冲动?从时间先后看,似乎与还蒋介石的人情有关。胡适在信中除汇报自己的生活外,用很大的篇幅表达其对台湾、对国民党前途的看法,提出建议。有研究者据此得出胡适是在批评蒋介石的结论。其实,细读全信,胡适是在践行“诤友”的责任,更多的是对蒋真诚的规劝与建言,完全没有“对着干”的意思。除此之外,胡适还托赴美治疗的宋美龄给蒋介石带过信与礼物。(23)
    正因为有这段蒋介石在胡适困难时不断接济的故事,对蒋胡关系中的一些疑窦才有更合理的解释:其一,1952年英国牛津大学邀胡适出任东方哲学与宗教讲座教授,胡有意应聘,但却先请“外交部长”叶公超征询蒋介石的意见,结果因蒋不赞成而作罢。(24)远在美国的胡适此时无公职在身,刚从普林斯顿大学离开,只是应聘英国的一份教职,何以要郑重其事地向蒋请示?其二,也许正是因为蒋介石感觉到“有恩”于胡,才为胡返台后的“不听话”而恼羞成怒,在日记中破口大骂。1960年胡适在为“雷震案”向蒋介石辩解时,蒋突然转而诘问胡适关于两人间的“个人感情”,使胡顿时被击中软肋,只能转为自辩,强调自己对蒋与“政府”的一贯支持。蒋事后对此设计颇为得意,称谈话中自己“略提过去个人与胡之情感关键,彼(胡)或有所感也”。(25)
    新史料揭示的这段胡适与蒋介石间不为人知的故事,更显示了两人关系的错综复杂:他们之间既有对立又有交集,既有分歧又有共识,既有冲突又有私谊。过分地强调渲染哪一面,都失之偏颇。如果一定要有所强调,笔者认为,在蒋、胡二人长达30年的交往中,他们之间的交集、共识、私谊要比对立、分歧、冲突为多。
    笔者在《相差何其大》中曾提出,透过胡适与蒋介石的关系,可以去思考、深究近代历史上威权主义者如何看待“自由”、“民主”,自由主义者如何面对威权所给予的权利、实惠?“强者”与“智者”的分歧点在哪里,交集点又在哪里,在何种条件下可以“携手共进”?是“强者”单方面地利用“智者”维持其统治,抑或双方互相利用,“智者”也在利用“强者”谋取个人(团体)的利益与空间?他们是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感情与理智、“公”与“私”等诸多矛盾与纠结的?新史料似乎能对解答以上问题提供某些启发。
    注释:
    

    ①拙文正式发表前后,曾在两岸的几家学术单位作过学术报告与公开演讲。提供资料者为台湾辅仁大学教授高纯淑、胡适纪念馆主任潘光哲副研究员、日本庆应大学教授段瑞聪。谨此致谢。
    ②《蒋介石日记》(手稿),1953年1月17日,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档案馆藏,下同。
    ③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集》第9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4年版,第3页。
    ④俞国华(1914-2000),浙江奉化人,长期在蒋介石、蒋经国身边工作,参与机密。曾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秘书,1947年赴美国,出任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副执行董事,1951年改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执行董事。1955年返回台湾,主管财经,1984-1989年间曾任“行政院院长”。
    ⑤《蒋中正电俞国华》,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档案•文物,002010400017019。
    ⑥《蒋中正电俞国华》,蒋中正总统档案•文物,002010400018043。
    ⑦《蒋中正电俞国华》,蒋中正总统档案•文物,002010400019035。
    ⑧《蒋中正电俞国华》,蒋中正总统档案•文物,002010400020012。
    ⑨《蒋中正电俞国华》,蒋中正总统档案•文物,002010400020061。据刘维开教授提示,“德友鹰屋君”为前德国军事顾问法尔根豪森。
    ⑩《蒋中正电俞国华》,蒋中正总统档案•文物,002010400022041。
    (11)《蒋中正电俞国华》,蒋中正总统档案•文物,002010400023026。
    (12)《蒋中正电俞国华》,蒋中正总统档案•文物,002080200350114。
    (13)《蒋中正电俞国华》,蒋中正总统档案•文物,002080200350116。
    (14)《蒋中正电俞国华》,蒋中正总统档案•文物,002080200351061。
    (15)《俞国华电蒋中正》,蒋中正总统档案•文物,002080200351063。
    (16)《蒋介石日记》(手稿),1951年4月25日。周锦朝为当时旧金山旅美华侨“侨领”。
    (17)陈立夫自述蒋介石在退台后对其实行“清算”,迫其离开台湾,到美国新泽西养鸡的故事,流传甚广。但无人知道蒋事后仍对其有资助,陈立夫本人在自传中从未提及。
    (18)《蒋中正电俞国华》,1951年12月11日,蒋中正总统档案•文物,002010400018042。
    (19)《蒋中正电董显光》,1957年3月31日,蒋中正总统档案•文物,002010400027028。
    (20)[美]周质平:《胡适的黯淡岁月》,《东方》1994年第3期,转引自杨金荣《角色与命运:晚年胡适的自由主义困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63页。
    (21)杨金荣:《角色与命运:晚年胡适的自由主义困境》,第80页。
    (22)《胡适致蒋中正》,1951年5月31日,蒋中正总统档案•文物,002080200622001。
    (23)蒋介石在致宋美龄电中,有“胡适先生带函及物品接到,甚快慰”句。《蒋介石电宋美龄》,1952年11月12日,蒋中正总统档案•文物,002080200348057。
    (24)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集》第8册,第796页。
    (25)他们谈话的具体经过,可参见《差异何其大》一文。
    

作者简介:陈红民,浙江大学历史系、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
    

责任编辑:田粉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