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第49页。 ②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第51页。 ③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第94页。 ④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第52页。 ⑤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第104页。 ⑥令狐若明:《埃及学:一门近代新兴学科的诞生》,《史学集刊》2002年第4期。 ⑦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第108-109页。 ⑧令狐若明:《埃及学:一门近代新兴学科的诞生》,《史学集刊》2002年第4期。 ⑨高山杉:《佛书料简》,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47-148页。 ⑩于俊青:《威廉·琼斯与东方学的兴起——兼论其东方文学与世界文学观念》,《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10期。 (11)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第53页。 (12)王国维:《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载《观堂集林》卷23,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720页。 (13)张克非:《中外学术界对丝绸之路的“发现”及其启示》,载郑炳林、尹伟先主编:《2010丝绸之路与西北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78页。 (14)郭双林:《西潮激荡下的晚清地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80页。 (15)郭丽萍:《绝域与绝学——清代中叶西北史地学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第134页。 (16)郭丽萍:《绝域与绝学——清代中叶西北史地学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第135页。 (17)赵俪生:《徐松及其〈西域水道记〉》,载赵俪生:《弇兹集》,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1年;吴廷桢、刘进宝:《略论林则徐对西北边患的预见》,《西北史地》1984年第2期。 (18)刘进宝:《东方学视野下的“丝绸之路”》,《清华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19)李军:《西北史地学巨著〈汉西域图考〉论略》,《鲁东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20)周丕显:《清代西北舆地学》,载周丕显:《敦煌文献研究》,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年。 (21)刘生禺撰、钱实甫点校:《世载堂杂忆》,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36-37页。 (22)贾建飞:《清代西北史地学研究》,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17页。 (23)刘迎胜:《纪念韩儒林师》,载陈得芝等编:《朔漠情思——历史学家韩儒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17页。 (24)侯德仁:《西北史地学》,载卞孝萱、胡阿祥、刘进宝主编:《新国学三十讲》,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第684页。 (25)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309页。 (26)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311页。 (27)吴廷桢、刘进宝:《略论林则徐对西北边患的预见》,《西北史地》1984年第2期。 (28)陈寅恪:《朱延丰突厥通考序》,载《陈寅恪集·寒柳堂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162页。 (29)刘中玉:《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古代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394页。 (30)刘中玉:《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古代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395页。 (31)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207页。 (32)陈寅恪:《西夏文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夏梵藏汉合璧校释序》,载《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98页。 (33)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311页。 (34)蔡美彪:《陈寅恪对蒙古学的贡献及其治学方法》,《历史研究》1988年第6期;蔡美彪:《学林旧事》,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46-47页。 (35)南京大学元史研究室编:《韩儒林文集》,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 (36)王晓清:《中华第一部〈元朝史〉主编——韩儒林学述》,《社会科学报》2000年1月6日;陈得芝等编:《朔漠情思——历史学家韩儒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95-198页。 (37)萧启庆:《韩儒林与大陆的元史研究》,载陈得芝等编:《朔漠情思——历史学家韩儒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88-189页。 (38)陈得芝:《穹庐集前言》,载韩儒林:《穹庐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39)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第53页。 (40)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第64-65页。 (41)国际东方学家大会于1873年创建于法国巴黎,次年在英国伦敦举行了第二次大会。此后一般是每隔2-3年召开一次,1908年以后,基本上是3-4年召开一次。1976年8月在墨西哥城召开的第30届大会上改名为“国际亚洲和北非人文科学大会”,1983年8、9月在日本东京、京都召开了第31届大会,1987年8月在汉堡举行第32届大会,1990年8月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第33届大会。自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34届开始,基本上是每4年召开一次。 (42)郭双林:《论清嘉道年间的西北舆地学》,《河南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 (43)郭双林:《西潮激荡下的晚清地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83页。 (44)郭双林:《西潮激荡下的晚清地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93页。 (45)侯德仁:《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北京:群言出版社,2006年。 (46)侯德仁:《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北京:群言出版社,2006年,第3页。 (47)侯德仁:《西北史地学》,载卞孝萱、胡阿祥、刘进宝主编:《新国学三十讲》,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 (48)贾建飞:《清代西北史地学研究》,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年,前言第1页。 (49)齐荣晋:《张穆的学术准备及思想走向——兼论清朝西北舆地学》,《晋阳学刊》2003年第3期。 (50)胡逢祥:《沈曾植与晚清西北史地学》,《史学史研究》2014年第1期。 (本文原载于《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