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中国史 > 党史 >

长征: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气质”(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吕晓勇 参加讨论

    在中国革命濒临绝境的危难关头,中国共产党人凝聚时代诉求与中国人民的深切希望踏上漫漫长征路,用鲜血和生命播种下马克思主义革命真理,收获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回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那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反动派眼中,中国共产党人的长征,几乎是一条不归路。天津《大公报》“乐观”预计:“‘匪’众大队经过,飞机亦可追及,且松潘一带,目下白昼尚需夹衣,入晚则非棉衣重裘,不克御寒,若再过一月,即降雪。彼时天寒地冻,更难通过,故‘匪’之最后命运亦在此一月中。”当时一些美国官员出于在华利益的考量,也时刻关注着中国共产党人,但在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后关注度大为减弱,并断定中国的共产主义“显然是发自佃农阶级的一场农民运动”,在中国政府取得明显军事胜利后其危险性必将消亡。
    在整个长征队伍中,徐特立同志年龄最大。黎平整编后,他担任干部休养连“老头班”的班长。朱德同志在《你是一个老怪物》一文中,这样描述长征中的徐特立:“尤其是你的耐劳忍苦的模范,更兴奋了红色指战员及一般的同志。就是那些悲观失望,想掉队落伍的人,想起我们徐老头的样子,也就起来跑了。”新中国成立后,徐特立同志自己回顾说:“红军北上时,我忘记了我的年纪,在二万五千里行程中,我徒步二万里上下。我的愉快精神如故。”何以愉快如故?他的回答是:“其总的原因,就在于只要党存在,红军存在,我们在政治上是有出路的。因此,就战胜了一切肉体上的困难。”
    要知道,这批中国共产党人在知识水平、年龄差距、思想认识、社会阅历上存在巨大差距,是什么力量将他们聚集在一起完成了伟大的长征?这种相聚,绝不是在人格初型、事业萌芽阶段的偶然遇见,而是信仰之于“只求在最好的年华遇到你”的惺惺相惜。那么,这批中国共产党人聚在一起“意欲何为”?毛泽东同志在长征途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夜宿营能干点什么呢?起码可以教给房东六个字:打土豪,分田地。”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了老人。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短短六个字、区区半条被,长征中留下的无数个这样的故事,播撒下的是最直白、朴素的革命火种——“我们是穷人队伍”、“我们是红军,是为穷苦百姓打天下的”。
    凡此种种,中国共产党人在践行坚定的革命理念中,完成了历史性的长征,创造了“奇迹”。
    当我们站在80年的时间距离上,回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长征史诗,震撼我们的,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信仰的独特方式:置己度外,责任在肩;生死未卜,胸怀天下。这样的情怀,无不体现为在透析社会发展演进真理之后获得的定力;这种定力,蕴蓄并强烈地转化为了改天换地的伟力;只有具备这样情怀的人,才能最终被人民所选择,被历史擢拔而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先锋。对于这一点,在长征结束不久,毛泽东同志就自信地指出:“现在共产党说的话,比其他任何政党说的话,都易于为人民所接受。”因此,“抗日救国的总参谋部的职务,共产党是责无旁贷和义不容辞的。”确如斯言,这一代共产党人开辟了中国从此焕然一新的历史新天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