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党史 >

雄关漫道真如铁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光明日报 潘宏 参加讨论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忆秦娥·娄山关》)
    四渡赤水是“毛泽东用兵真如神”的光辉典范,党史军史专家称此时的红军将士是绝地求生的“火中凤凰”。1960年,毛泽东在会见英国陆军元帅、二战名将蒙哥马利时,把四渡赤水看作是自己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期间的代表诗作,品读这首词,其中蕴含的独特战场环境和壮怀激烈的革命情怀,虽跨越80余年的时空,依旧能让我们感受到旷世不朽的豪情。
    遵义会议时,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确定红军新的方向是北渡长江,在成都西南或西北建立苏区根据地。蒋介石纠集约40万兵力向遵义地区进逼,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川黔边境地区。1935年1月下旬,红军抵达土城地区,但川军先于红军进入赤水城,红军北进遇阻追兵又至,毛泽东遂决定在土城镇西北青杠坡打一场阻击战,以消灭尾追之敌。此役是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出山”后的第一仗。28日清晨,战斗打响,敌人一度进逼到红军军委指挥部前沿,中革军委主席朱德亲临火线指挥,但依旧战局危殆。当晚,毛泽东在紧急会议上严肃指出,必须放弃北渡长江计划,西渡赤水河,寻机从宜宾以西地区北渡金沙江,向川西地区进军。毛泽东的果断决策使红军避免了拼消耗带来的重大伤亡。1月29日,中央红军向西一渡赤水,由此拉开四渡赤水之战的序幕。
    红军以新的战斗姿态出现在川南时,蒋介石调集重兵沿江防堵,并沿江赶筑工事,构筑碉堡加强沿岸防务。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按照毛泽东的意见,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计划,改为在川黔滇三省边界地区实行高度灵活的机动作战。当尾随中央红军的国民党军纷纷西渡赤水河,造成黔北地区兵力空虚之际,毛泽东当机立断,命令中央红军向东二渡赤水,出敌不意,由西向东,由北向南,横扫1100里,毙伤敌2400余人,俘敌3000余人,取得长征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毛泽东获悉红军占领娄山关夺取遵义在望后,挥毫写下著名的《忆秦娥·娄山关》。
    蒋介石在南京得知遵义、娄山关、桐梓再度失守,顿感蒙羞,遂飞抵重庆亲自督战剿灭红军,制定以堡垒推进与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企图聚歼红军于乌江以西、川黔大道以东地区。毛泽东将计就计,寻敌主力出击,3月15日下午,红军对鲁班场之敌发起总攻,因敌龟缩在碉堡里红军“啃不动”而失利。16日,中央红军按照毛泽东的指示,由茅台地区向西三渡赤水,并采取白天渡河的办法,故意虚张声势,佯作北渡长江,迫使敌人重新调整部署,西渡赤水进行追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