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王东峰:“二重证据法”相关问题再辨析(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王东峰 参加讨论

    日本影响因素辨析
    1900—1906年,王国维的治学方向主要是近代西方哲学、心理学、美学、教育学等领域以及对西方学术成果的译介,《王国维年谱》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佐证:1900年撰《〈欧罗巴通史〉序》、译《势力不灭论》;1901年译《教育学》《算术条目及教授法》;1902年译《教育学教科书》;1903年撰《哲学辨惑》《论教育之宗旨》《汗德像赞》等;1904年撰《尼采之教育观》《红楼梦评论》等;1905年撰《论哲学家及美术家之天职》《论平凡之教育主义》等;1906年撰《德国哲学大家汗德传》等。1905年,王国维将之前的哲学、教育学等研究成果,结集为《静庵文集》刊行,目的是“以存此二三年间思想上之陈迹”。
    1907年,王国维在《三十自序·二》说,“余疲于哲学有日矣……而近日之嗜好所以渐由哲学而移于文学”,并旁及戏曲。这标志着王国维学术研究的一次重要转折。这一转折在《王国维年谱》中再次得到证明:1908年校《片玉词》,辑《南唐二主词》等;1909年撰《〈雍熙乐府〉跋》《宋大曲考》等;1910年校《录鬼簿》,草《古剧脚色考》等。
    如果说在学术生涯初期(1900—1906)王国维的治学方向受到日本学者对其传授的西方哲学、教育学、美学等学科的影响,笔者完全赞同。1907年,王国维弃西方哲学而转向中国文学与戏曲,是其自省后的决定;自1911年起,转而致力于古史考证,则是罗振玉的劝说。其中找不到日本学者的影子。
    1911年12月至1916年2月,王国维追随罗振玉寓居日本,其间与日本学者广泛交流,主要有文学创作、资料搜集、成果交流、雅集酬唱、作品译介等。例如,1912年9月27日,王国维《致铃木虎雄》:“狩野先生欧洲之行,本拟作五排送之,得数韵后颇觉不工,故改作七古,昨已脱稿,兹录呈请教。”1912年12月26日,《致铃木虎雄》:“前闻大学藏书中有明人《尧山堂外纪》一书,近因起草宋元人戏曲史,颇思参考其中金元人传一部分,能为设法代借一阅否?”1915年11月,《致林泰辅》:“嗣读大著《周公及其时代》一书,深佩研钻之博与论断之精。”在上述交流活动中,仅资料搜集与研究成果属于学术交流,或对王国维“二重证据法”有所裨益,但与王国维同罗振玉等国内学者的学术互动相比,它所产生的影响及作用极其有限。
    在《再析》“与日本学者交游促成‘二重证据法’提出”一节中,杨鹏指出,内藤湖南的甲骨文研究是“在王国维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狩野直喜《中国俗文学史研究的资料》(1916)比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1915)晚一年发表;林泰辅《龟甲兽骨中所见地名》(1919)在王国维《三代地理小记》(1915)发表4年后出版;林泰辅1921年发表的《关于支那上代的研究资料》,提出研究中国古史须重视“龟甲兽骨文、铜器文、铜器、货币、古玺、兵器、石器、玉器、陶器、石刻文等类的古物”。而王国维《简牍检署考》(1912),《释币》《齐鲁封泥集存》(1913),《流沙坠简》《历代符牌图录》《四朝钞币图录》(1914),《殷虚书契前编》《古礼器略说》(1915),《毛公鼎考释》《魏石经考》(1916),早已经开始运用甲骨文、铜器铭文、货币等进行古史研究。杨鹏列举的日本学者的例子恰恰证明,在与日本学者的学术交流互动中,王国维影响和启发了日本学者。
    “二重证据法”与中国传统金石学存在一定的渊源和继承关系,王国维也承认“中国纸上之学问赖于地下之学问者,固不自今日始矣”,宋代金石学、乾嘉考据学均是其源流。王国维与罗振玉学术交流密切,他“每著一书”,必定与罗振玉“商体例、衡得失”。王国维自1916年2月回国后,仍以书信形式与罗振玉保持密切的学术交流。《王国维全集·书信》共搜集书札500余件,其中写给罗振玉的多达241件。例如,1916年2月23日,《致罗振玉》:“《史籀篇》已写出,得二百六十字……拟先作序论一篇,首述籀篇源流,次论籀篇乃字书……不知此说公谓何如?祈教之。”
    可见,罗振玉对王国维的学术影响远非日本学者所及,是“二重证据法”的源流之一。杨鹏认为日本学者对王国维的学术影响是“二重证据法”的形成源流,窃以为有失客观公允。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