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中国的封建社会形态及其发展特色(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光明日报 刘玉峰 参加讨论

    
    通过中西比较,宁著论述了地理环境对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影响,指出西欧自然条件优越有利,形成大面积粗放的耕作方式,生产技术要求和劳动者个人积极性较低,使生产带有一定的集体性,封建主可以对农业生产进行直接的管理和监督,从而形成以徭役劳动为特色的庄园农奴制,并进而形成了封建领主制。中国的自然条件则相对比较恶劣,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生产环节多,土地又分割为小块,个体的、分散的、细小的生产特点十分突出,农具多种多样并以小型的专门化的农具为多,对劳动者个人的积极性和生产技术要求较高。封建主只能把土地分租给农民经营,无法也无需对农业生产实行直接管理和监督,从而形成以实物地租为主的租佃制的地主经济,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总之,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了中西封建社会不同的生产力特点,并进而影响了中西封建社会不同的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在西欧形成了封建领主制,在中国则形成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
    宁著指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意识形态,是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这一意识形态的核心是皇权与忠君观念——皇权是至高无上的权力,忠君是封建政治行为的最高准则,也是封建道德规范的首要标准。皇权与忠君观念形成确立于西汉董仲舒和东汉《白虎通》的理论建构,宋代以后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一是更加突出了皇权的无上意义和臣属的绝对服从;二是强调不忠于君不仅违反了最高封建道德标准,而且也是最大的罪恶;三是忠君观念扩大到了经济方面,强调民众必须纳财货以事君;四是把君主专制视为“理”和“道”的表现,从哲学本体论上解释皇权与忠君的意义。
    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的内涵和特点,颇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影响和造就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轨迹和道路。除上文已述特点外,宁著还做了六个方面的重点阐述:其一,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特征的个体小生产农业在汉代就已形成,其成就是巨大的,但从一开始就呈现了多种局限性,造成了传统农业长期徘徊以致停滞的发展途径。其二,封建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个体小生产农业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矛盾,决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的基本人口规律,制约了“周期性大波动”和“几次台阶式跃迁”的人口变化。而宋代以后,人口增长的速度超过了耕地和粮食增长的速度,人口增长逐渐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转为延缓乃至阻碍生产力的因素,人口问题逐渐严重起来。其三,奢侈品的生产和贸易对整个中国封建经济的消极影响十分恶劣。地主阶级奢侈品消费的不断增长,奢侈品贸易规模的日益扩大,常常是以农民地租和国家赋税加重为前提的,这就必然危害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导致农民的不断贫困化和农业生产的萎缩和危机,进而导致整个社会的危机。奢侈品贸易还导致商业和城市的畸形繁荣,而不是一种正常繁荣,也往往是社会危机的先兆。其四,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特点,特别是地主经济在封建经济中占统治地位和主导地位的经济模式,以及高度发展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给中国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以巨大影响,使得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具有爆发早、规模大、延续时间长、具有较高组织性和比较鲜明纲领口号、不但反对地主而且反对各级封建政权直到皇帝的突出特点,其水平在世界历史上是最高的。其五,由于地主经济对生产要素土地的占有基本上是非商品经济化的,也由于城市是政治性、军事性而非经济性的性质,决定了资本主义因素和生产方式的难产。其六,以农业为主体的完整牢固的自然经济体系,使中国古代的工商业者不可能形成一股独立的政治势力和集团,是造成“李约瑟难题”的最具决定性的内部因素,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由先进变落后的主要原因。
    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期以来,学界对“封建社会”“封建制度”和“封建主义”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中国封建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是否存在,遭到了质疑和争论,也造成了社会形态问题研究上的不少混乱。宁著对此给予了密切关注,做了认真思考,认为“皇权主义”“专制主义”“集权社会”“帝国时代”“宗法社会”等概括,过多地从政治或社会组织着眼而忽视了社会形态首先是一种经济形态,缺乏综合性,有其片面性。宁著指出中国封建社会与西欧封建社会虽有区别,但相似之处也不少,那就是在小生产基础上的大土地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在找到更好的概括之前,应暂时先遵从习惯,把战国之后到清朝灭亡期间的中国社会仍称为“封建社会”。宁著的这种认识和观点,基于上述对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的系统论述之上,无疑是值得认真思考和重视的,对社会形态问题的进一步讨论也具有理论价值,尤其具有方法论上的参考价值。
    (作者:刘玉峰 单位: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