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是可以死而复生的吗?如果是,那寺庙也是有着生命的了。 辛卯年的清明前夕,我去拜访坐落在嘉祥县青山之阳、焦氏山之阴的法云寺。它就在一派金黄的春日的阳光里,向我显示着一种历百折而再生的生命。还没见佛,先是一座庄严但却崭新的石牌坊迎面而来,“佛光普照”四个大字就在坊额上等视着众生。闻说这座大牌坊,就是我的济宁老乡、青岛湛山寺住持明哲法师及其僧众专为法云寺的新生开光而立。而背面坊额上,则题着“千年古寺”四个大字。进得山门更让我眼前一亮,巍峨的寺院雄伟壮观,古穆静谧,让人尘劳顿失,心旷神怡。寺院的规模超出了我的预想,整体建筑布局合理,各殿堂依山而起,有疏有密,层次分明,充分体现出我国古典寺庙建筑的艺术风格。山门、大殿、钟鼓楼雄浑壮观,滴水观音凌立于山泉之侧莲台之上,慈祥庄严,栩栩如生;东西跨院幽深静雅,一座刚刚完工的四层多功能讲堂拔地而起;后面石塔、石亭错落有致,院内花草扶疏,殿堂设置富丽堂皇,佛教特有的芳香扑面而来。 千年古刹,名不虚传。据碑刻与志书记载,法云寺始建于佛教兴盛的魏晋之后的南北朝时代,距今已是1500多年。建寺的当尔,一个梁朝就有寺院2846座、僧尼82700余人。凡事,盛极必衰,无论是政治原因,还是兵燹、天灾,或者竟是岁月的剥蚀,曾经名闻四海且似乎鼎盛不已的法云寺,衰落以至于寂寞无闻了。可是,真正有着内在生命力的事物,又能够抵御住频仍的灾难,艰难也坚忍地活下来。法云寺有记载的三次大修———金大定辛卯(1171年,又是辛卯,看似无意,轮回有情),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和清康熙十一年(1671年)。三次大修,当是有着三次衰而复兴吧?“否极泰来”,不也是又一条颠扑不破的规律吗? 对于法云寺来说,堪称灭顶之灾的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开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拆毁,砸烂,而且是全部!当一座千年古寺顿成一片瓦砾之时,没有谁去疼惜去体察去回味古寺被摧毁时的绝望与哀伤、剧痛与悲悯。谁都会觉得,法云寺死了。 但是,事情,人物,只要能够在人的心上扎着根须,就有再生的希望。法云寺扎在人们心上的根须,果真让其复活了,复活于似乎被彻底毁坏了近四十年后的2004年。这个复活的机缘是让一个叫张恒坤的先生点破的。那时梁山有28尊缅甸玉佛像正焦急地等待着安居的地方,是张恒坤先生向嘉祥县县委、县政府建议重修法云寺,安居玉佛。 当县委、县政府决定重建法云寺之后,千年古寺终于等来了它的最为当紧的知音,也是它的重建者、守护者、传承者———已是七十三岁的李忠英居士。在嘉祥县政协编辑出版的《麟城撷珍》一书中,对于法云寺的重建有着这样的记载:“主持者是居士李忠英。她以七十三岁高龄吃住在工地,日夜操劳,经历了炎夏的暑热蚊咬,经历了寒冬的冰冻风啸,更经历了缺钱少物的困扰,以其坚强的意志,惊人的毅力,主持了寺院的整个重建工作,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这段话没有一句虚言。 她曾经有过轰轰烈烈的青春。五六十年代,当过济宁炼钢厂锻钢车间主任的李忠英,曾经在济宁地区群英会的光荣榜上,排在了第一名。兢兢业业工作了大半辈子,退休了,儿女们又争气,正是享不尽清福的时候。 但是她听到了法云寺的召唤,看到了广大信众盼望的眼睛。于是她挺身而出,在七十三岁的时候,接过了法云寺重建的重担。一千五百多年的风风雨雨,都曾落在她的心上,点点滴滴。还有几十年前,古寺遭劫被毁时的创痛,也在她的心上隐约,丝丝缕缕。只是一个善字,她便坚定起一个重建的信念;哪怕有九九八十一道坎,她也要一一跨过。在这光秃寂寥的山上,凭空建造起一座新寺,还要在新寺里安妥那个已经跋涉了一千五年的法云寺的魂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