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书评、读后感 >

追寻陈寅恪的本相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光明日报 谭徐锋 参加讨论

    
    《在西方发现陈寅恪:中国近代人文学的东方学与西学背景》 陈怀宇 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寅恪无疑已经成为近代中国学术史的一段传奇。这一传奇,因着陈寅恪显赫的家世与杰出的学术成就,因着后来者有意无意间的过度尊崇,久而久之,陈寅恪的本相渐失。陈怀宇《在西方发现陈寅恪:中国近代人文学的东方学与西学背景》一书,对陈寅恪一生尤其是早年游学经历与学术源流做了真切的讨论,堪称近年不多见的力作。
    本书主要研究陈寅恪学术研究的世界学术背景,特别关注陈寅恪时代,国际东方学与西学对其学术之养成、发展、变化的影响。作者追访了陈寅恪留学欧美的历史踪迹,尽量重返历史现场,围绕陈寅恪留学时代的交流与师承,展开了颇为有趣的学术侦查。比如,在本书第一章勾勒出陈寅恪哈佛留学的生活与学术环境,通过梳理哈佛出版物的记录、重访陈寅恪在哈佛附近的迁徙路线,追寻了陈寅恪当年颇为动荡的生活,以及他在哈佛的诸多同窗好友,加深了我们对陈寅恪早年生活世界的了解,是对陈寅恪研究的极大推进。第二章,作者利用新材料,推进了陈寅恪早期与德国学术界联系的相关研究,说明陈寅恪从1921年秋入学柏林大学到1926年回国,一直作为德国东方学会成员参与学会活动,作者还对陈寅恪在柏林大学求学期间的学术交游进行了考察,尤其注意从欧洲汉学史发展的脉络,强调了陈寅恪的唐史研究与学术选择,极有可能受到白乐日的影响。
    陈寅恪早年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中西思想和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 作为一位在欧美接受现代思想和学术熏陶的学者,陈寅恪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看待佛教、从事佛教研究。作者认为,陈寅恪的学术立场兼具欧洲东方学文献主义与近代欧洲文化民族主义的双重特质。一方面,陈寅恪在欧洲受到很好的近代东方学训练,对佛教史料保持了一种疏离的客观的观察和研究态度;另一方面,佛教作为陈寅恪自身民族传统的一部分,并不仅仅是他研究的客体对象,他对佛教的论题选择仍反映了其中华中心主义的人文关怀。在他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他也试图发掘自身所承载的文化传统的历史定位和价值。
    本书以陈寅恪为中心,除了关注其在西方的心路历程,还梳理了陈寅恪与赫尔德之学术相关性,更加关注西学在近代中国的命运,以中国近代的史学、美学、民俗学为例,来讨论近代中国学者如何利用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思想资源,重心放在以赫尔德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的流传和影响。这一看似与全书主体关联度不太紧密的考察,其实提示了近代中国学术史研究的另一条思路,即民俗学、外国文学与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需要更加多元的视角。
    作者在论述陈寅恪的“自由”言说时,显得平实而克制。时常一袭长衫与布袍的陈寅恪,写旧诗,做文言,然而实质上却是一位真正的、纯粹的现代学者,其学术表述最大限度地遵循了现代学术制度。作者强调陈寅恪的“自由”观与其家世、性情、儒家与道教的影响皆有关系。有别于一般陈寅恪研究者的优势在于,本书作者既从事中古历史研究与佛教研究,又关注中西交通史与敦煌学,对于陈寅恪的学术路径很熟悉,不是一味地去“仰观陈寅恪”,而是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对陈寅恪的事迹与学术成就据实直书。这使得个别陈寅恪的崇拜者会比较失望,因为本书所呈现的早年陈寅恪,至少从其留学经历与学业成就来看,或许并非那么优异。
    在评估陈寅恪的受学经历与学术造诣上,作者尤其强调海外学术制度的塑造作用,他注意到哈佛的学术制度对陈寅恪学习的影响,也观察到哈佛学术聘用制度对欧洲学者钢和泰学术生涯的影响,对欧美东方学的学会制度、欧美的佛学研究制度之发展进行了详细说明,使读者不得不佩服作者分析之有力。作者在充分利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在悉心梳理欧美当时的学术流派之后,将陈寅恪与德国思想家赫尔德进行了深入的比较,这一探讨,使得对陈寅恪的种族文化观等学术支撑点,有了更深入的解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