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趟跨越两千年的再次远航。 我们知道,在广东阳江海域,有一艘南宋沉船,运载着数万件瓷器见证着一个时代的辉煌。 我们知道,在遥远的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上,广东顺德人轻易能听到他们熟悉的乡音。 我们知道,瑞典“哥德堡号”沉船打捞上来的部分茶叶,经历近270年色味尚存,仍可放心饮用。 早在2000多年前,广东商人就已远赴重洋,与东南亚、南亚,甚至远道而来的阿拉伯人通商。这条曾经用丝绸、茶叶、瓷器换来与世界交流,换来满仓财富的水路依然存于历史,存于记忆,亦存于一种新的期盼中。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毫无疑问,这是一条新途。跨越千年之后,我们又与历史重接,寄望于“一路一带”能带给中国与沿岸各国以新的机遇,不止是经济,也有政治、文化、和平。 自古以来,广东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广州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三大重要港口之一。 今年初,广东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广东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中,也把“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作为广东深化改革的一项工作重点。 我们追溯历史,找寻未来。 今年6月到9月,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东广播电视台三家媒体组成了“探访海上丝绸之路”海外联合采访组,兵分5路,去海上丝路沿岸各国探寻古与今,寻找千年之后海内外对于这条路、这个构想的新企盼。 我们从广州扬帆启航,从东南亚到南亚,从中东到非洲再到欧洲,循着先辈的脚步几乎走遍了世界。 我们看到了各种海上丝绸之路的古遗迹,我们也看到中国制造在海外的兴盛,诸如华为、腾讯等广东企业逐渐在海外生根发芽,看到了广东商人和他们的子孙后代,一直与祖国血脉相连。 这一路,我们无数次听到“机遇”一词。 正如一位学者所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对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启。它不再是商人与商人的无序民间来往,而是以国家的姿态支持着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 一路走访,我们倾听着商人、平民、外交家、历史学家、文化学者、海外侨领等各界人士对这一构想的评判和期待,并从今天起把这些声音传递。 这不是见闻录,是世界对于中国的印记与期盼。 羊城晚报记者 张璐瑶 林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