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古国国家民俗博物馆有一口大钟,上面刻有山西丰镇府顺城街广明炉字样,大清光绪贰拾年造,也就是1894年甲午年间,距今120年整。大钟铸造精美,既见证丰镇与乌兰巴托商贸往来的历史,也见证了丰镇铸造工艺的历史。 丰镇过去把蒙古叫后草地,丰镇是晋商与后草地往来贸易的重镇,此钟为证!顺城街就是丰镇过去有名的街巷,有一条巷子就叫忻州巷,山西人在这条街开了许多商号,人称小忻州。原来最大的两处院子后来成了小学和幼儿园。广明炉是铸造炉的字号,上面可辨刘东元,王德元,白玉山,蔡玉海等十几位捐制者人名,不知这字号和捐制者的后人还在不在丰镇,丰镇的印记留在外蒙古,铸进了历史的岁月中。 晋商当年走过雁门关到达丰镇,把丰镇作为通向乌兰巴托(当时称大库伦)和俄罗斯的大后方,晋商们风餐露宿,用骆驼和马车驮拉着货物,一走就是几个春夏,有的人离散他乡。我爷爷是山西人,据父亲回忆,爷爷曾经是丰泰粮行的掌柜,地点是丰镇五龙街旧县医院,爷爷突发疾病死亡,当时父亲才3岁。爷爷的粮行不知转入谁手中,奶奶带着父亲再嫁。奶奶去世时,父亲才12岁,奶奶没有向父亲过多地说过爷爷的事。父亲只是从舅舅那里知道爷爷属走西口一族,山西祁县人,不知老家有何人。爷爷死时父亲太小,只记得埋在城西北的农田里,后来叫大西社的地盘,当时没有墓碑,知情人也都相继离世,我们连祭扫爷爷的地方都找不到。爷爷的身上有走西口人的悲壮,他离开故乡山西一去不复回,他的亲人也许等待期盼了多年。我们曾想到山西寻根,但只知道一个县名,当年走西口的人像爷爷这样的有许多。丰镇人过半有山西人的血脉,每年清明我们在一张纸上写了爷爷王鸿茂的名字,朝着山西的方向烧掉,让他老人家魂归故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