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先世播迁·总图》第一页: “虔字著作,号若齐。子谷,字子文,秘书监,谢病居石沟溪。”“次子各,字子良。徙福建。孙理,籍象山南夷。籍温郡表山”……。 卷内并存有元人《序》数篇,有博士伯澄,秘书监文定、文宝兄弟、著名文学家揭傒斯之子,国史编修官揭汯伯防,于元末相会于鄞县的《序》。又,上世纪90年代已发现的南宋温岭郑楷,请里人建宁府张布撰《宋迪功郎余庆碑》,成于嘉泰年间(碑今在新建村宗祠);元至正十三年黄岩天长、温岭新建郑氏,请里人国史编修潘从善撰的《序》,言其曾大父任职(宋)淮东制干驻守襄阳,绘《大江形势图》;明朝温州乐清郑氏、由永嘉人两京詹事都御史朱良暹永乐十四年《序》等等,均言“共主异派”,属于五代偃公一支,所述口径基本雷同。 从年龄上排查,彧乃元老之弟,贞元初召起秘书监时,上距广文卒年已20余年,彧年近50岁;白居易作诗时,彧已退居石沟溪,白正当壮年。彧裔一支衍三门高枧称大族,余及天台、宁海。 于此结论:虔公次子彧,字子文,立籍并终于台州。文献是无声的铁证,谱牒之补更是重中之重,功在千秋。 (二) 虔公共有几个儿子? 郑虔第一个夫人琅琊王氏,享年廿五岁。卒于开元十四年,40余年后的唐大历四年(769)才安葬于洛阳,其《墓志》云:“嗣子元老、野老、魏老,有女五人。”(按含继室所生子女)。撰者外甥卢季长。 虔之长男,讳忠佐,字元老,生于王夫人卒后三年,即开元十七年,其《墓志》由光禄寺主簿卢时荣撰。云: “公讳忠佐,字元老,郑州荥阳人也。曾祖怀节,唐赠卫州刺史。祖镜思,秘书少监。父虔,广文博士、著作郎。公即著作之长子。”“累迁至彭王府咨议”; “授瀛州河间尉。”“改授白马尉。”“以贞元十一年(795)九月十九日,寝疾终于寿安县别业,享年六十有七。”“遗孤三人,一男二女。男尤总丱(未成年),女且未笄。” 按当唐至德年间肃宗复朝,虔公谴台,家族离散,子女何去何从?长男留祖地承祧,古人是十分重视的。故虔公三男,长留荥阳,次、幼两子随父来台。所以忠佐墓葬祔王夫人(母)茔地,嗣子(遗孤)留洛阳秦地,于当时法规与古制都是合理的。 北宋裔孙郑獬状元自述《郑氏世录》:“郑氏世居秦”(《四库全书·郑獬·郧溪集》)是最好的印证;其分支湖北武汉郑氏《序》言:虔公“去荥阳家”,也符合此意。 忠佐遗男郑瓘,是虔嫡孙。丧父时年届“总丱”(见上),赴台依叔,由台州荐辟去京仕协律郎,年当十八九,旁证有二:一为晚唐诗人杜牧《樊川诗集·郑瓘协律》,诗云: “广文遗韵留樗散,鸡犬图书共一船; 自说江湖不归事,阻风中酒过年年。” 诗中“广文遗韵留樗散”明指虔公嫡孙郑瓘。郑瓘年长于杜牧20余岁。 旁证二: 《临海县志·荐辟》 卷十七“郑瓘,虔之孙,文雅有祖风,仕协律郎。” 上述文献,记载时间先后不一,地处东西各方,但所述同一件事,发生时段均在唐大历至元和间约50年时间。从人际关系看,长安有“国戚”(康谷谱)潜曜,台州两个叔叔(彧、稷),台州府县尊重虔公教化之功……郑瓘得以荫祖职,去京仕协律郎,中年解组回康谷隐居,两地(荥阳、台州)各有子嗣,来去脉络一清二楚,正史、方志、谱牒三者相符,因果不说自明。其裔临海桑园称大族,余及黄岩、温岭、乐清等。 次子讳彧已上述。 幼子讳稷,字子良,是台州存《广文公墓志》撰稿人,是虔卒于台州任上的贴身儿子;是目睹过洛阳王夫人安葬的人(见《王夫人墓志》),故其撰的《广文公墓志》:“与我母郭氏俱葬焉”,“我兄彧永嘉留守主于庙,稷团练主于坟”“后之子孙知取厥由,故稷记尔。”具有历史的贡献。稷与兄彧同母郭氏夫人(按:上述谷、各、野老、魏老皆又一号也),郭氏随广文公来台,合葬白石,今存墓铭。稷任台州团练。生三子。一子让,守白石祖坟为主,数代居宁海(含三门),今居三门樟树下。裔有衍新昌(地处越江上游)、金华、福建等地。樟树下迁祖郑霖。 《台州府志》卷106有传。(霖)字景说。南宋绍定二年进士,淮浙提刑、发运,赠中奉大夫、龙图阁直学士。丞相叶梦鼎《序》:“皆从白石一祖分也”。 稷与另一子讳理及孙安,任武职。晚唐守防东南沿海,驻守福建,其孙立籍象山南夷(盛产香蕉之地)。后裔一支回迁温州,今表山有一支。南宋时有讳景望、号伯熊者,为永嘉事功学派之宗。绍兴十五年进士,国子监丞、魏王府司马、直龙图阁、建宁知府等。永康陈亮(1143-1194)状元有《祭郑景望龙图文》存《四库全书·龙川文集》,可证知景望是名讳,伯熊是字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