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治学的门径与取法:晚清民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Methodologies of Historical Writing: Sources and Historiography on late Qing and Republican China) 作者:桑兵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5月 本书着重探讨晚清民国研究史料与史学的相关性,力求找到行之有效的取径和方法,以解决由于史料繁多带来的近现代史研究难以兼顾专深与博通、以及中西学乾坤颠倒所引发的格义附会等诸多困扰。主要内容包括三个层面:其一,有关晚清民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的通论及专论;其二,关于各种类型史料的认识及其应用的分说;其三,关于各个专门研究领域、方面的史料、理念与做法的探讨。 历来讲究治学方法,大抵分为二途,专论往往流于纸上谈兵,实用则浅学不易捉摸。本书依照前贤指示的途辙,根据治学所悟,力求提供一些实用有效的运用材料、研究问题的基本门径和办法。主要包括:一、近代中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的通论与专论;二、各种类型史料的认识与应用的分说;三、各个具体研究领域、方面的史料与取法的探究。而治学方法的基本所在往往也是高明所由,所以良法必须学识功力兼备才能领会把握。近代以来,分科治学,各种时髦方法,大都生成于域外,移诸禹内,难免具有统系却格义附会,导致越有条理去事实真相越远。一味面向后学新进的趋时横通,更是犹如江湖术士的自欺欺人。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还须恪守古训,读书为己,严格自律,以免治学则无知无畏,教书则误人子弟。 目录 绪论/1 一两种史法/2 二学界江湖/7 三系统与附会/12 四为己与自律/19 第一章近代中国研究的现状与趋向/23 一现状与问题/23 二胸有成竹与盲人摸象/31 第二章晚近史料的边际与史学/39 一史料的类型与规模/40 二史料繁多对史学的影响/45 三史料的编辑出版与史学的扩展/50 第三章治史的贯通与滞碍/58 一治史不宜归纳,而要贯通/59 二分科教学与治学的局限/64 三放眼读书与执简驭繁/68 四学术交流与评价的误区陷阱/73 第四章各类史料的解读与运用/79 一日记内外的历史/79 二函电解读与历史研究/95 三历史档案的属性及应用/103 四报刊的史料价值/113 第五章近代中国研究/123 一用通史的眼光研治近代史/123 二扩张辛亥革命史的史料与史学/127 三超越发现时代的民国史研究/144 第六章比较研究/150 一近代中外思想的互动与比较/150 二华洋变形的不同世界/162 三中西文化关系的隐与显/166 四近代中国国字号事物的命运/179 第七章学术的历史/184 一近代学术的清学纠结/184 二分科的学史与分科的历史/191 三学术理路/201 四学术批评/206 五地域学术因缘/214 第八章人物研究/219 一人物研究的取法/219 二材料与本事/230 第九章教育史研究的观念与取材/238 一古今中外的“教”“育”/238 二大学与近代中国/244 三教育期刊与教育统计/248 第十章女性研究/257 一因缘与基础/257 二女性研究与近代中国/260 三近代中国女性研究的观念与实事/270 第十一章“民族”与“边疆”问题/285 一中国民族、边疆问题的观念与实事/285 二汉族与少数民族/288 三边疆与民族/290 四中华民族是一个/292 五外来理论概念的再调适/294 第十二章本意与演化/298 一理解本意寻绎演化/298 二问题与主义/302 三解释一词即是作一部文化史/308 四法制史研究的比较与比附/314 征引文献/320 人名索引/328 参考文献 一档案 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朱家骅档 二报刊 《大公报》 《清议报》 《苏报》 《顺天时报》 《新青年》 《选报》 《学衡》 《制言半月刊》 《中国旬报》 三一般文献 〔法〕马·法·基亚:《比较文学》,颜保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陈寅恪文集·寒柳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两浙女学会简章》,《警钟日报》1904年8月25日 《敩学同盟会会员题名单》,《苏报》1903年3月23日 (清)张百熙撰,谭承耕、李龙如校点《张百熙集》,岳麓书社,2008 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中华书局,1977 奥ムいオ:《妇女问题讲话》,高希圣、郭真译,太平洋书店,1929 巴斯蒂:《中国近代国家观念溯源——关于伯伦知理〈国家论〉的翻译》,《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4期 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编《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北京市档案馆编《那桐日记》,新华出版社,2006 《章太炎全集》(3),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卞僧慧:《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中华书局,2010 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陈德溥编《陈黻宸集》,中华书局,1995 陈建华:《“革命”的现代性——中国革命话语考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陈美延编《陈寅恪集·寒柳堂集》,三联书店,2001 陈美延编《陈寅恪集·金明馆丛稿初编》,三联书店,2001 陈美延编《陈寅恪集·金明馆丛稿二编》,三联书店,2001 陈美延编《陈寅恪集·书信集》,三联书店,2001年 陈守实:《学术日录\[选载\]·记梁启超、陈寅恪诸师事》,《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 陈衍:《石遗室诗话》(2),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陈智超编注《陈垣来往书信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陈左高:《历代日记丛谈》,上海画报出版社,2004 陈左高:《中国日记史略》,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0 初我:《常熟殷次伊传》,《江苏》第4期,1903年6月25日 戴逸:《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总序》,北京市文史研究馆编,戴逸著《涓水集》,北京出版社,2009 丁守和主编《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第1、4、5集,人民出版社,1982~1987 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东南大学南京高师国学研究会编辑《国学研究会演讲录》第1集,商务印书馆,1924 杜春和、韩荣芳、耿来金编《胡适论学往来书信选》,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杜迈之、刘泱泱、李龙如辑《自立会史料集》,岳麓书社,1982 范希曾编《书目答问补正》,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冯尔康:《清史史料学》,沈阳出版社,2004 高平叔编《蔡元培全集》第2、4卷,中华书局,1984 高世瑜:《关于妇女史研究的几点思考》,《历史研究》2002年第6期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上海书店,1990年影印 耿云志、欧阳哲生编《胡适书信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79 顾颉刚:《古史辨第一册自序》,《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第1册,中华书局,1988 顾颉刚:《中国近年来学术思想界的变迁观》,《中国哲学》第11辑,人民出版社,1984 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主编《1833~1949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补充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 《贺昌群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2003 胡朴安:《论今人治学之弊》,《民国日报·国学周刊》1923年8月8日 胡适:《〈国学季刊〉发刊宣言》,《国学季刊》第1期,1923年1月 胡适纪念馆编《论学谈诗二十年——胡适杨联陞往来书札》,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98 黄光学主编、施联朱编写《中国的民族识别:56个民族的来历》,民族出版社,2005 《黄侃日记》,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纪念陈寅恪教授国际学术讨论会秘书组编《纪念陈寅恪教授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 蒋维乔:《鹪居日记》,上海图书馆藏稿本 蒋寅:《一部清代文史研究必备的工具书——〈清人别集总目〉评介》,《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年第3期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秘书处组编《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5)》,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金毓黻著,《金毓黼文集》编辑整理组校点《静晤室日记》,辽沈书社,1993 金岳霖:《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海书店,1990年影印 晋阳学刊编辑部编《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第1辑,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 康有为:《我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克瑞斯汀·丝维斯特(Christine Sylvester):《女性主义与后现代国际关系》,余潇枫、潘一禾、郭夏娟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孔祥吉:《康有为变法奏议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 雷海宗:《西洋文化史纲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李伯重:《问题与希望:有感于中国妇女史研究状况》,《历史研究》2002年第6期 李光谟:《锄头考古学家的足迹——李济治学生涯琐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李岚:《战国策派及其论争》,中山大学硕士论文,2000 李小江:《两种资源双重困境》,《历史研究》2002年第6期 李又宁、张玉法合编《近代中国女权运动史料(1842~1911)》,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5 李又宁:《吕碧城(一八八三—一九四三)——奇特而美艳的词人》,《近代中华妇女自序诗文选》第1辑,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0 〔美〕任达:《新政革命与日本(中国,1898~1912)》,李仲贤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梁启超全集》第17卷,北京出版社,1999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东方出版社,1996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989 梁元生:《近年来美国之中国近代史研究趋势》,香港中国近代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研究新趋势》,香港教育图书公司,1994 刘成禺撰,钱实甫点校《世载堂杂忆》,中华书局,1960 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余嘉锡杨树达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鲁迅:《忆刘半农君》,《且介亭杂文》,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罗尔纲:《师门五年记》,三联书店,1995 罗根泽编著《古史辨》第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罗志田:《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与学术掠影》,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吕碧城集》,中华书局,1929 吕思勉:《吕著史学与史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梅生编《中国妇女问题讨论集》,民国丛书第1编第18辑,上海书店据新文化书社1923年版影印 蒙默编《蒙文通学记(增补本)》,三联书店,2006 缪凤林:《悼梁卓如先生(1873~1929)》,《史学杂志》第1卷第1期,1929年3月 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欧阳哲生主编《傅斯年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浦江清:《清华园日记·西行日记》,三联书店,1987 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三联书店,1998 钱穆:《钱宾四先生全集25:现代中国学术论衡》,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98 钱穆:《新亚学报发刊词》,《新亚学报》第1卷第1期,1955年 钱穆:《中国今日所需之新史学与新史学家》,《思想与时代》第18期,1943年1月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三联书店,2001 桥川时雄:《中国文化界人物总鉴》,中华法令编印馆,1940 秋吉佑子:《现代中国女性研究的特征与课题:以中国、日本、欧美为中心》,《近邻》(近きに在りて)第13~15期 全国第一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全国图书联合目录编辑组编《1833~1949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增订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 荣孟源、章伯锋主编《近代稗海》第2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桑兵:《陈寅恪的西学》,《文史哲》2011年第6期 桑兵:《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桑兵:《黄金十年与新政革命——评介〈中国,1898~1912:新政革命与日本〉》,《燕京学报》新4期,1898年5月 桑兵:《近代中国学术的地缘与流派》,《历史研究》1999年第3期 桑兵:《近代“中国哲学”发源》,《学术研究》2010年第10期 桑兵:《求其是与求其古:傅斯年〈性命古训辩证〉的方法启示》,《中国文化》第29期,2009年 桑兵:《日本在中国接受西方近代思想中的作用——梁启超个案国际研讨会述评》,《历史研究》1999年第1期 桑兵:《晚近史的史料边际与史学的整体性——兼论相关史料的编辑出版》,《历史研究》2008年第4期 桑兵:《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中华书局,2008 桑兵:《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学林出版社,1995 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2),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沈兼士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86 史和、姚福中、叶翠娣编《中国近代报刊名录》,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 宋芸子:《国学研究社讲习专门学科》,《国学月刊》第17期,1923年 孙明:《思想版图的考察及其它》,《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1年8月2日 《孙中山全集》第5卷,中华书局,1985 台湾大学历史系编《民国以来国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论文集》,台北,台湾大学出版组,1992 汤志钧编《章太炎政论选集》,中华书局,1977 唐德刚:《胡适杂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唐德刚译注《胡适口述自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王宾、〔法〕比松主编《狮在华夏:文化双向认识的策略问题》,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 王汎森、潘光哲、吴政上主编《傅斯年遗札》,台北,中研院史语所,2012 王绍曾:《清史稿·艺文志拾遗》,中华书局,2000 王栻主编《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 王育伊:《唐代政治史论稿》,《燕京学报》第30期,1946年6月 王锺翰:《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燕京学报》第30期,1946年6月 问琴(宋育仁):《评胡适国学季刊发刊宣言》,《国学月刊》第16、17期,1923年 吴宓著、吴学昭整理《吴宓日记》第2册,三联书店,1998 惜阴:《国学辜汤生传》,《人文月刊》第2卷第4期,1931年5月 狭间直树、佐藤慎一、宫村治雄:《东アジアの近代と梁启超》,《みすず》第470、471号,2000年5、6月 狭间直树编《梁启超:西洋近代思想受容と明治日本》,东京,みすず书房,1999 狭间直树编《梁启超·明治日本·西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夏承焘:《夏承焘集》,浙江古籍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夏蓉:《妇女指导委员会与抗日战争》,人民出版社,2010 萧公权:《问学谏往录——萧公权治学漫忆》,学林出版社,1997 谢立中:《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辛得勇:《谈清人著述的目录与版本》,《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第8期 杨堃:《社会学与民族学》,四川民族出版社,1997 杨联陞著,蒋力主编《哈佛遗墨——杨联陞诗文简》,商务印书馆,2004 杨树达:《积微翁回忆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杨仲揆:《中国现代化先驱——朱家骅传》,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1984 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于甦:《吕碧城的女权思想和实践》,中山大学硕士论文,2001 余英时著,傅杰编《论士衡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苑书义、孙华峰、李秉新主编《张之洞全集》第11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岳玉玺、李泉、马亮宽编选《傅斯年选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芸子:《国学学制改进联合会宣言书》,《国学月刊》第17期,1923年 张剑平:《新中国史学五十年》,学苑出版社,2003 张杰、杨艳丽选编《解析陈寅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张杰、杨燕丽选编《追忆陈寅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张荫麟:《评冯友兰〈儒家对于婚丧祭礼之理论〉》,《大公报·文学副刊》1928年7月9日 章伯锋、顾亚主编《近代稗海》第12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郑逸梅:《郑逸梅选集》第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郑振铎:《梁任公先生》,《小说月报》第20卷第2号,1929年2月 中国历史博物馆编,劳祖德整理《郑孝胥日记》,中华书局,1993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华书局,1979 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第3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 朱乔森编《朱自清全集·日记编》第9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朱寿朋编,张静庐等校点《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 朱维铮、姜义华编注《章太炎选集(注释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朱维铮编《周予同经学史论着选集(增订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邹爱莲:《清代档案与清史纂修》,《清史研究》2002年第3期 邹振环:《日记文献的分类与史料价值》,《复旦史学集刊》第1辑《古代中国:传统与变革》,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