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词条 >

中国气象观测史:殷商就曾预测天气 宋代方式多样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北京晚报 newdu 参加讨论

    今天是第五十六个世界气象日。从1961年的3月23日开始,世界各国的气象工作者都要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进行纪念活动,今年的主题是“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以此呼吁人们关注地球的持续发展。
    中国是世界气象组织最早的创始国和签字国之一,半个世纪以来,为全球的气候改善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事实上,气象观测和研究在中国经历了非常曲折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关于气象观测的记录。殷商时期甲骨文的卜辞中不但有天文、气象等方面的观测文字,还有预测天气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乱,各个诸侯国非常重视气象的观测,并形成了每逢重要节气就记录物候和天气的传统。《左传》中记录了许多关于云和大气的观测结果,并首次论述了“八风”(八种风向)。《管子》中也有气候、节气、物候方面的论述,明确提出了清明、大暑、小暑、大寒等节气的名称。
    盛唐时期,国家实力强盛,气象观测技术也有较大的进步。唐太宗时期的科学家李淳风所著的《观象玩占》一书中,曾详细介绍了当时观测风的方法:“凡候风必於高平远畅之地,立五丈竿。以鸡羽八两为葆,属竿上。候风吹葆平直,则占。”
    宋代,随着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天文、气象方面的观测活动更加丰富,观测方式也多样化。南宋秦九韶在《数书九章》首创天池测雨、竹器验雪等方法。明清时期,建有专门的“观象台”进行比较专业的天文、气象观测。其中著名的观象台有北京古观象台和南京鸡鸣山观象台。清代的发明家黄履庄,曾设计和制造了多种观测天气的仪器和器械。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建立了隶属于教育部的中央观象台,下设气象科,到1915年,已能开展24小时观测。
    不过因为历史的原因,到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的气象观测停滞不前。我国为数不多的气象观测站也一度掌握在外国人手里。直到1918年,从哈佛大学毕业的气象学博士竺可桢回到国内,中国的气象研究才正式走出独立研究的道路。1927年,竺可桢在南京北极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气象台——北极阁气象台。他在这里开展了现代意义上的气象观测,几年后,北极阁气象台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自主天气预报。后来,北极阁气象台涌现出涂长望、赵九章、叶笃正、陶诗言等一批气象科学家,他们为新中国的气象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北极阁气象台也成为中国近现代气象发祥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