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随笔 >

加强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权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社会科学报 胡解旺 参加讨论

    不同国家的学术研究(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既有国际通行的普遍规律,更与各国文化传统和国情息息相关。近代以来,西方基于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政治影响力和文化渗透力,在学术领域同样形成了强大的话语权。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学术研究如何扩大国际影响,并逐步主导话语权,成为近年来众多学者热议的话题。笔者以为,要提高中国学术研究的国际地位,以下三个关键步骤需要进一步加强。
    其一,走中国化道路,凝聚中国气息。时下,不乏一些中国学者自觉不自觉接受“西方中心论”,对西方的学术研究和成果不辨菽麦地加以推崇,形成了“西方学术至尊”的怪圈。少数高校以广泛使用西文原版教材为荣。在某些专家、教授眼中,是否采用西文原版教材成为教学和学术水平高低的分水岭。即使有一些学科使用自编教材(著作),也是囫囵吞枣、食洋不化,以西方的学术理论、术语和观点作为立论基础。这些貌似“国产化”的教材不过行使了“英译中”的职能,实是没有出息的做法。如此“崇洋媚西”,除了鹦鹉学舌、拾人牙慧外,焉能产生原创性、开拓性成果?
    不可否认,当今许多学科门类肇始于西方。中国要想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致力于中国化(本土化)。事实上,带有浓厚中国地气的学术研究才是赢得话语权的第一步。以社会学为例,自从19世纪末西方社会学被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以“群学”之名引入推介后,便有一批青年社会学者将其与中国社会文化相结合,中国化从此与社会学发展相辅相成。尤其是以费孝通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学贯中西的学者,更是始终坚持和践行社会学中国化。他们深入调查研究,用中国语言、中国概念,面对中国问题,提出适合中国的方案,取得了一系列对中国有用的学术成果,使社会学成为推进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富民强国之学。《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等一批学术精品,凝聚着特有的中国气息,也深受西方社会学界推崇。
    其二,走自强之路,强壮学术筋骨。在坚持学术中国化的前提下,还要积累对话资本,提高对话实力。通过坚持不懈的积淀和创新,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学术研究队伍,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影响力。在此基础上,逐步与西方学术界开展对话。如果连对话的能力都十分孱弱,遑论形成国际话语权。
    当下,学术领域应当像承认“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样,勇于承认除去一些特有学科外,自身学术研究水平在很多领域还处于“初级阶段”,应该努力去改变这种“积弱”的被动局面。从弱变强是卧薪尝胆的艰难历程,也是信心、耐心和恒心三者有机结合的集中体现。如果罔顾自身弱势,虽有“临渊羡鱼”的渴望,却缺乏“退而结网”的忍耐,便容易违背学术规律,陷入学术“大跃进”和急功近利的窠臼。中国的学术著作和论文数量高居世界榜首,而公认的、具有国际水准的学术成果仍是偏少。事实证明,现在一些论著充其量不过是自娱自乐兼具功利性的学术游戏和文字堆积,难以成为流芳百世的经典,又怎能侈谈国际影响?
    其三,净化学术生态,形成学术自尊。学术中国化和学术自强的过程,也同样是学术“化疗”的过程。学术造假、抄袭、剽窃等不端行为已经成为中国学术领域的“癌症”和公害。从普通教师到大牌教授、从年轻学者到资深专家、从一般学校到名牌大学,其中或多或少存在这种情况。
    传播学有一条铁律:负面信息总是呈放大、扭曲、跳跃、加速传播状态,“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现阶段曝光在大众眼前的学术不端现象,不但在学术领域内部产生了恶劣影响,在整个社会也造成了“天下文章一大抄”的误识。在受到严重污染的学术生态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学者,仅靠部分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自律行为,既不可能获得足够的学术尊严,也很难从根本上消除国际学术界的怀疑和误解。
    因此,中国学术要想昂首阔步地迈向国际学术殿堂,并形成强有力的学术话语权,实有必要遵循“中国化—自强—自尊”的发展轨迹。舍此,恐无其他良策和捷径!
     
    (作者系嘉应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