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词体,主张“要眇宜修”的论述代不乏人,如前人所说“词之为体如美人,而诗则壮士也”。词体所具有的女性化特征究竟如何,其女性化特征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历程,最终如何形成一种“特别女性化的文类”,《唐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变史》(孙艳红著,中华书局2014年9月版)一书,对此做了广泛探讨。 平心而论,在中国文学研究中,词史研究虽已相当成熟,但毕竟是近百年来成立的“现代学术”,比其他文学体式研究所受现代学术风气影响尤为显著。比如,与对“词为艳科”的词体女性化判定一样,在词学研究史中,“词为小道”的词体卑体论,经历数次尊体过程而长盛不衰。这种认识近百年来发生了巨大转变。精英们出于启蒙与唤醒民众需要,从词格之卑联想到词作者之卑,于是,由艳科而歌儿舞女,由小道而胡夷里巷,一路将词定位到了民间。 无论何种类型史著,其史观影响至巨,写作词史也不例外。近年来,《诗经》终于不再是劳苦大众的“杭育杭育”歌,“民间词”的说法也开始受到质疑。这是新一轮史观转换的开始,即学术研究从求善转向求真。 该书吸引人之处在于求真史观下的词史书写。词为艳科,但这艳科是文人笔下的惊艳;作为词的歌者的“歌儿舞女”,是皇家饮宴、显贵府中多才多艺的歌伎。词之卑,在于男性化社会中文人显贵对歌儿舞女卑贱身份的认定。其实,诗庄是天道健行之美,词媚为坤德含章之美,两者皆可标举而张扬。作者将词女性化的源头上溯至李白词,是对学术史中向来认定温庭筠开词体艳科源头认识的一大修正。 在突破了诗尊词卑、对女性歧视或者轻视的观念后,整部著作中贯穿了作者对于词史发展脉络的认识。以女性为关键词的著作,最易流入女权主义的叫嚣,但该书并不刻意标举、过分凸显女性在词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而是从词的内在特征入手,分析其内蕴的女性化特征。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把对女性化特征的讨论,熔铸于词史发展历程中,使词史发展之真,在文本分析与考察中得以自然呈现。全书将男性词人与女性词人同论,统摄于词史发展历程中,并对其各自定位,不出于性别视角而有偏见,基于词史脉络阐述其各自的词史意义。 如前所述,词学研究是当前文学研究中较成熟也较为发达的门类。在数量众多且层出不穷的成果与文献当中,如何构建研究体系、展开论证过程、形成令人信服的研究结论,无一不考验着著史者的史才。该书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了上述问题。其一,选取体系完整的词史演进中高峰作者进行分析,形成了论述脉络清晰的研究体系。其二,在论证过程中,坚持以文献与文本分析为中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客观呈现。其三,研究结论的形成以细致分析与严密论证为基础,将唐宋词演进历程中的女性化特征,凝练成20种风格各异的女性意蕴。 (作者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