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词条 >

仙台村:大唐遗迹凤翔寺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北京日报 于书文 参加讨论

    鲁迅先生的散文有篇名篇《藤野先生》,文中回忆了早年求学日本仙台的一段往事,今天仙台市还铸有鲁迅铜像,仙台的名字便广为人知。然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怀柔也有个仙台,是杨宋镇的一个村,长期以来,名不见经传,普普通通默默无闻。中日的两个仙台,隔山隔海,毫不相关,却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村民传说1992年,曾有日本学者来信来访,寻根溯源。据说从唐代起,日本僧人便远渡而来,习读经法。日本仙台之名,便源起于此。当然这些说法未经证实,姑且算作传闻而已,而仙台的大唐遗迹凤翔寺,却古韵千年,遐迩闻名。
    初春之际,春寒料峭。我们在村党支部副书记解淑萍的带领下,来到了村西南的凤翔寺。远远望去,寺院内外,古木参天,红墙黛瓦,庄严气派。山门外分列左右蹲坐着两尊石狮子,正门东侧还建有边门。如此规模宏大的寺院,一看就不是普通的村庙,感觉一定有历史上的传承。
    《怀柔县志》记载,凤翔寺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凤翔寺初名“仙圣传院”,亦有经幢刻文称“仙圣台院”,仙台村即因此得名,金代改为“凤翔寺”。明万历和清康熙《怀柔县志》对仙台的记载为:“在县东十里,高十丈,下有深洞,可容八九十人。”凤翔寺鼎盛时曾建有七进殿宇,有山门、客堂、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和千佛殿等。寺西有塔林,由于年久失修,至明清时已大部分坍塌,仅存山门与正殿。故明清县志只作为古迹记载,寥寥数语,且语焉不详。解书记介绍,寺内古洞据传说就在天王殿下面,内藏经卷和唐代建寺高僧真金化身一尊及其他佛宝,但谁也不知道洞口在哪,成了千古之谜。
    走进山门,院落东南角有古井一口,井水极甜,可惜现在已经干涸,这口古井也是难得的古代建筑遗迹,名为仙人井。解书记说,相传此井为仙人一夜之间从附近解村搬来,时值天亮鸡叫,未得摆正,仙人即匆忙而去,故井筒至今倾斜。过去曾有儿童不慎掉进井内,却神奇地浮于水面,未曾沉溺,有人发现水下有青龙托举。这些传说活灵活现,为古老的凤翔寺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据记载,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由乡人解琳、王亮二人发起,以募捐集资的方式,对凤翔寺进行了重修。这次重修建大殿3间,东西耳房各3间,共9间,后因资金不足而停工。之后到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再次募资重修。当时解琳已经去世,其子解福成和王亮以及凤翔寺的住持僧法幢等共同筹办,再次将天王殿、僧房及山门、院墙等进行了重修。这次重修后立有一通功德碑,碑阳“重修凤翔寺碑记”为红螺寺僧人了睿撰文,怀柔县县学增广生曹振德书丹。了睿即天朗法师,他是净土宗十二祖彻悟大师的弟子。我们在大雄宝殿前见到了这通嘉庆石碑,所有关于凤翔寺的记载大都出于此碑碑记。
    在寺院内参拜,早春的暖阳为殿宇镀上了一片金黄。几乎没有游人,古刹内更显庄严静寂,与咫尺之遥的中影基地、百汇演艺学校形成鲜明的对比。寺内遗留有唐朝古柏、辽代石幢、金代灵骨塔、明代铁钟、清代石碑,被誉为“五朝文物”,十分珍贵。
    两株古柏位于大殿前侧,一株干径1.2米,高16米;另一株干径70厘米,高10米,均为一级名木古树,冠盖若棚,铁骨铮铮,气势非凡。嘉庆碑文记载:“院内有古柏二株……疑是千余年物,故居人皆言唐柏。”此为怀柔唯一有碑文记载的唐代古柏。唐代于今,少说也有1200多年了。岁月脱去它们的树皮,枯干了树冠的枝杈,却在树干上留下了美丽的谁也看不懂的经文符号,这是大自然显示的密码,岁月留下的痕迹,是有生命的活文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