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怀的三次伏击战——记抗战老兵、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上将 新华网南京8月2日电 开栏的话:浴血历史难忘,老兵精神永存。在“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中国军人以为国赴死的决心不畏强敌,不怕牺牲,战斗到最后一刻,为中华民族的最终胜利做出了永垂青史的贡献。从今天起,新华社推出“致敬抗战老兵”栏目,连续播发健在抗战老兵的故事,挖掘他们精彩或悲壮的抗战记忆,再现中国军人的英雄气概和家国情怀。 新华社记者 梅世雄 “我印象最深的是三次伏击战,打出了八路军的军威,打出了全国人民抗日的信心。”忆起抗战往事,98岁的抗战老兵、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上将思路敏捷,心绪难平。 神头岭伏击战,毙伤俘虏日军1500余人 1938年3月,为破坏日军向晋南、晋西进犯的交通运输线,刘伯承、邓小平根据日军一处受袭、他处必援的规律,决定以385旅769团为左翼队袭击黎城,引诱潞城的敌人来援;以386旅为右翼队,在潞城与浊漳河畔潞河村之间设伏,迎击增援黎城的日军。 21岁的向守志时任386旅771团2营机枪连连长。部队仔细研究,最后将伏击战场设在神头岭。向守志所在771团在左,772团在右,都埋伏在路北;补充团设于对面的鞋底村一带。 率机枪连强行军赶到预定地点,向守志既兴奋又紧张:“眼看着又可以打大仗了,兴奋;紧张的是敌人会不会如我们预料的那样行动?计划实施中还会碰到什么问题?” 3月15日,担负“钓鱼”任务的左翼769团在团长陈锡联率领下,对黎城展开猛烈攻击。次日,驻潞城的1500多名日军慌忙赶往黎城支援。上午9时,当他们赶到神头岭附近时,看到公路桥被毁,才知中了八路军的计。 “为时已晚,他们已经进了我们的伏击圈。就在他们掉转回头时,我们已从正面和公路东、西两侧实施夹击。”向守志回忆说。 日军就地顽抗,但被地形所阻,重火器不能发挥作用。向守志指挥机枪连的6挺马克沁式重机枪,向日军猛烈射击。 这次战斗,八路军毙伤俘虏日军1500余人,缴获长短枪500余支和骡马600余匹。老将军自豪地说:“神头岭,是日军的‘伤心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