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外交”,就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与别的国家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日本学者坂野正高认为,“外交是对等的独立国家间关系的现实,它不是纵向关系,而是横向关系”,中国周朝以后(春秋战国时期)的朝贡体制基本上是上下关系,因而不是外交(坂野正高:《现代外交分析——情报、政策决定及外交交涉》,東京大学出版会1971年版,第9~10页)。川岛真据此认为,“清末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等可以定位成朝横向关系的转移,而后来设立外务部、外交部就可以认为是这个转移的结束或完成”(川岛真:《中国近代外交的形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69页。)但在民国前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使外交不能统一;南京政府北伐告成后,立即决定将“各省外交统归中央办理”(秦孝仪总编纂:《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卷2,中正文教基金会1978年版,第261页),接着又以修改不平等条约,全面融入近代国际体系,平等参与国际事务为目标,对外交制度进行调整和改进,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积极推行“抗日外交”,1942年成为世界“四强”之一,1943年成功参与开罗会议,中国外交近代化转型终告完成。本文试对这一过程做些初步探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