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河源观念源自西汉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汉书·西域传》记载:“河有两源,一出葱岭,一出于阗,于阗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皆以为潜行地下,南出于积石,为中国河云。”以上记载的意思是,以张骞为代表的汉使凿空通西域,旅途所见西域南山、葱岭以及葱岭河(叶尔羌河与塔里木河)、蒲昌海(罗布泊)即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文化圣地昆仑山和黄河河源。 这是一个影响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观念。“昆仑山与黄河河源在西域”是由汉武帝在听取张骞等出使西域使者的考察汇报之后,仔细查阅地图和文献,经周密研究思考之后的决定。此后,黄河源自葱岭、昆仑便成为历代王朝的官方观念,此类记载累累于史籍。 张骞考察黄河河源时,所到达的地方在现今的帕米尔高原,即昆仑山西段,也是昆仑山山脉实际起源的帕米尔山结。就现代科学结论而言,他看到的并非实际地理学上的黄河河源,河源实际在昆仑山东段的青海省境内。然而,由于受上古一贯的大昆仑文化内涵以及古代地图、图册、文献均记载河源在西域的传统观念的强大影响,以及以张骞为代表的西行出使大臣和往来商旅亲眼所见帕米尔以西昆仑山水全部西流,并最终汇聚于罗布泊,而罗布泊水无论冬夏与旱涝,水量从不增减的奇景。再加之许多精彩的物品、文化均自西域(新疆)而来的客观现实,使西域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汉武帝基于西域是唯一西通其他文明区域的通道地位,根据先秦上古中国一贯说法和当时积累的上古文献和图册,将中国河(黄河)河源地点定于昆仑和葱岭。这样确定的河源虽然地理学上的误差在1300公里左右,但是文化、历史学上的误差却为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