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西传的拓荒者 与许多耶稣会士长期在中国生活最后客死中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卜弥格在中国的时间并不算长。从1644年抵达澳门到1659年病逝,只有短短15年的时间,其间还有8年左右作为南明王室特使往返于中欧之间。在中国屈指可数的7年里,恰逢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的大动荡时期。但在如此艰难的短暂岁月里,卜弥格仍在多个领域为“中学西传”作出贡献,譬如将大秦景教碑文字译成拉丁文,用经纬度绘制了中国地图。 在同时代来华西方人士向欧洲传播中国古代科学成就方面,卜弥格最为突出。他的科学著作涉及的范围和内容,在当时的欧洲无人能及。在《中国地图集》中,介绍了当时中国近四百种金属矿藏及其分布,俨然是一部中国地理物产百科全书。卜弥格对中国医学的研究及成果,对来华耶稣会士使团及当时欧洲汉学界的影响更是深远而广泛的,堪称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成就最为突出的西方人士之一。 根据《卜弥格文集》等迄今为止重要文献和史料记载,卜弥格是向西方全面介绍《黄帝内经》、阴阳五行学说、中医脉诊、中医方剂、中医望诊、针灸穴位图解、中草药的第一人,也是全面系统研究中医理论并发表严肃中医学术著作的西方第一人。从中医研究专著《耶稣会士在中国的传教士卜弥格认识中国脉诊理论的一把医学的钥匙》(简称《医学的钥匙》)的内容来看,卜弥格已经不是单纯的翻译家,俨然就是一位博学的中医学家。全书是他根据对《黄帝内经·素问》《难经本义》《脉经》《易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针灸甲乙经》和《神农本草经》等中医学典籍深入研究后,通过自己的理解、消化、吸收和梳理,进而创作出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中医研究专著,在西方人士对中医文化研究形成著述方面,卜弥格堪称“前无古人”。 屈指算来,卜弥格在中国比较安定的环境中潜心研究中华文明和中医文化的时间,只有抵达海南岛后的一年多时间以及跟随永历朝廷在粤、滇、桂、黔交界地区颠沛流离的两年左右的时间。此外,1648年,卜弥格曾途经数省,抵达西安,在这里见到了著名的大秦景教碑。卜弥格不仅复制了碑文,还将其译成拉丁文,对欧洲了解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西文化交流,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卜弥格在中国唯一一次大范围的科学考察之旅。他将沿途所见所闻记载在《中国事物概述》一文中,其中也留下了他对中医知识的关注和研究的佐证。卜弥格在社会大动荡的年代和屈指可数的时间里译介了大量中医著述,留给后人丰硕的中医研究成果,不但说明其拥有渊博医学知识,也反映出他对科学研究如痴如醉的投入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