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词条 >

道学家李光地的天下观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福建日报 郭莉 参加讨论

    李光地,福建安溪人,字晋卿,号厚庵,又号榕村,人称“安溪先生”或“安溪李相国”,是清代康熙年间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出色地处理好“三藩”之乱、河务和漕运等首要大事,康熙帝曾三次授予御匾表彰其功,尤其是他在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李光地的爱国思想主要表现为,几次不为诱惑,坚持平定“三藩”。“三藩”之乱时,耿精忠曾经多次派人劝说李光地归顺,他设计脱逃。之后,郑经也派人前去招降,他以死相拒。耿精忠谋反,郑经占据泉州,郑经与耿精忠都曾遣人招降李光地,被他力拒。李光地还给康熙帝上奏密疏,建议朝廷由汀州入闽攻敌。康熙十七年(1678年),蔡寅“白头军”起事,郑经所辖的刘国轩部兵围泉州,闽南叛乱再起。当时李光地率领李氏族众及当地民众一面开路搭桥为清军做向导,组织勇士顽强抵抗,另一面坚决回拒刘国轩的招降,还派遣亲属搬请援兵。最后,历时六年之久的福建乱局终于平息。
    李光地积极举荐施琅作为攻台统帅。施琅在康熙元年(1662年)提升为福建水师提督之后,曾于康熙三年(1664年)十一月、四年(1665年)四月两次率舟师进取台湾,均因遭台风无功而返。此后,施琅留在北京,被封冻了十三年。康熙二十年(1681年)六月,郑经病逝,李光地坚决拥护康熙帝以剿为主的政策,力荐施琅出任征台的统帅,还帮助他获得专征台湾之权,努力调解姚启圣与施琅的矛盾。经过李光地的一再力保,康熙帝终于任用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专平海事。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施琅率水师从铜山出发,七天之中就攻克了澎湖。郑克塽随即上表请降,八月,清军登陆进驻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至此又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由此,台湾与大陆紧密相连,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各个方面与祖国连为一体。在台湾平定后,李光地建议台湾驻兵三年之中陆续更换,以维持稳定,圆满地解决了“久则生变”问题,在齐力收复台湾、保台换防决策中功不可没。
    李光地爱国思想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他生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正值明末农民起义军的激战之时。顺治十二年(1655年)六月,他一家老小十二口人曾被占山为王的林日胜掠走,直到次年七月才被救出。经过长期的战争之后,清朝的统治逐步巩固,人民群众迫切希望休养生息,恢复改善生活和发展生产。李光地和他的家人在这段改朝换代的岁月里饱受战乱之苦。因此,李光地从小就渴望“天下太平”。但是,直到康熙帝亲政时清王朝尚未全国统一。东北有沙皇俄国对黑龙江流域的侵扰,西北有准噶尔部上层民族分裂势力,南方有“三藩”的割据,东南海上有台湾郑氏抗清势力,严重地危害着国家的统一,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尤其是“三藩”之一耿藩,给福建人民带来的灾难尤其深重。
    明朝延平郡王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为维护祖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病逝后由世子郑经继位,仍坚持抗清立场与中央政府对抗。清政府为防止东南沿海人民与郑经政权相结合抗清,便实行大规模的迁界与“迁海”的海禁政策,对郑氏政权进行封锁,福建是实行迁海最早的省份也是受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土地荒芜,百姓失业,流离失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