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使中华民族摆脱奴役、贫穷落后境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民大众为主体、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在几代领导集体艰辛智慧的运筹探索中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总结经验进行理论创新,找到了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清晰的民族复兴大道。 【关键词】共产党奋斗历程民族复兴道路中国梦 面对积贫积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当无数仁人志士为苦苦探索如何使中华民族摆脱奴役、贫穷落后境地重新走上强盛的发展大道无途无果而苦恼时,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人民大众为主体、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在几代领导集体艰辛智慧的运筹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凝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清晰大道。 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实的第一步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性任务:一个是推翻帝国主义在华统治及特权以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找到自己的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后一任务的必要前提,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的。因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必须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状况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当时现实情况下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实现。然而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动力、步骤、道路等等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里是没有现成答案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在其通过的党纲中也只是提出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等目标,并没有准确把握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在列宁和斯大林的帮助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从二大开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务实理念和勇气不断纠正缺陷错误,在无数党员干部、革命民众付出鲜血甚至生命代价中逐步认识把握当时中国现实国情,逐步认识到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极端重要性,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中心城市转移到广大乡村,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基础上初步探索中国革命独特道路。 从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毛泽东为实际领导的日益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对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胜利和失败的经验教训总结并结合抗日战争实际指导中,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创新工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大框架中厘清了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和革命步骤(阶段)理论。 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也是用来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发展的。中国革命正是在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下,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极具独创性的又是异常艰难又是唯一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在人民民主专政政权领导下,基于历史发展主客观情形又适时地进行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地实现了对不适应中国工业化要求的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把工业化建设和所有制改造结合起来,把所有制的改造和资本家及其代理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社会必需的公有制经济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进程中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继而,又开始了以实现工业化为目标的大规模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理论探索,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① 开创民族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对于如何在中国搞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在苏共二十大之后提出要以苏为鉴,走出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然而由于我们对于怎么搞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准备不足、经验欠缺,加之对六七十年代国内外形势的一些错误估计,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犯了路线、方法错误,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严重挫折。实事又一次教育了中国共产党人,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召开,旗帜鲜明地继续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重新恢复和发展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全面拨乱反正,更是明确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即刻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必须实行改革开放两个重大战略决策,从此开启了新时期新时代。在准确判明时代主题变化、深入总结中外社会主义建设沉痛教训和成功经验以及改革开放新鲜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讲话中明显加重语气铮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继而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党中央首次凝炼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概念。 十二大以后,在逐渐形成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不断排除“左”和右的干扰,边摸索边实干边总结,先后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两个文明一起抓”;发展生产、公有制、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原则;科学定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明确阐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内涵,制定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1992年春,在我国改革开放面临重大挑战瓶颈、人们思想困惑动摇的关键时刻,88岁高龄的邓小平以实事求是的实干家精神有针对性地提出“三个有利于”判断改革是非得失成败标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殷殷告诫、社会主义本质崭新论断,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升到科学本质核心层面;更是以其马克思主义者的巨大勇气和睿智创新出世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持续腾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空间。同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国家统一问题上,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以伟大政治家、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提出了极具智慧的“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构想,并成功运用这一构想率先解决了香港、澳门主权回归问题。 持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 在邓小平政治退休、国内外形势困扰的情势下,改革开放政策坚定的支持者江泽民得到邓小平陈云等老同志极大的信任和支持,接过了领导全党全国人民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在组织讨论邓小平南巡谈话中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论断时,江泽民同志集思广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概念,得到党内许多同志包括退休老同志的赞赏,并在党的十四大上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明确目标,逐步改变了“摸着石头过河”试探性改革方式。党的十四大还郑重宣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的理论成果—“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并从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等九个方面总结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与世长辞。国内外高度关注中国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邓小平同志逝世后,全党在这个问题上尤其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③党的十五大在即将进入新世纪的关键时刻召开,以其历史性贡献载入民族复兴史册: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的基本纲领;明确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两大内容的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新认识、公有制实现形式能够而且应该多样化新观点;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新要求;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政治体制改革新目标等,为跨世纪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力推向二十一世纪。 2001年12月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对外开放有了一个里程碑意义的突破,中国勇敢地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党的十六大深入剖析我国在新世纪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刻阐明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重大问题,全面总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验,豪情勾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郑重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列,一同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高声呼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④这一呼吁之内容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较为清晰地呈现在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面前。 完整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六大全票选举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顺利实现领导核心接力棒的再次传递。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紧紧抓住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秉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科学把握基本国情,全面总结经验教训,充分借鉴其它国家发展理论,创新性地提出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会议全面阐释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归纳整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整概括表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基于新的认识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规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一切傲人成就和显著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⑤;第一次明确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扼要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依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⑥,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实践无止境,创新认识就无止境。成功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巨大冲击影响,全力抗击汶川特大地震,高水平举办精彩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拓宽深化两岸多方面交流合作,多手段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面临困难迎难而上,棘手矛盾沉着化解,历史机遇牢牢把握,使我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兴中华民族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识把握更加丰富。 党的十八大要求我们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在十八大政治报告中胡锦涛再次概括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内涵,“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⑦和十七大的表述相比,增加了“生态文明”、“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也由十七大绘就的“四位一体”应势发展为“五位一体”,表明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的认识更加深化了、全面了,同时也清楚地表达了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自信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决心。 激情演绎民族复兴“中国梦” 十八大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民族复兴接力棒接续传递。2012年12月29日新一届领导班子走进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并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此后又多次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汇聚中国力量走中国道路。认为道路问题是第一位的问题,是关系到党的生命的严肃问题,既不能走回头老路,更不能走改旗易帜邪路。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美好“中国梦”,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智慧。新一届领导集体反对空谈,鼓励实干,带头走基层、鼓实劲。设立上海自贸区;召开全面深化改革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更加注重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突破各种障碍瓶颈,释放更多市场活力,开发更大内生动力。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沉着化解各种风险和挑战,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重科技、奖创新,全世界注目的神舟十号、嫦娥三号、蛟龙号各创辉煌。出台“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狠刹“四风”,聚民力,汇民智,切实遵循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优良传统。“苍蝇”“老虎”一起打,反腐工作不放松,党心、民心再凝聚。走南海,酷暑入潜艇,行北疆,寒雪慰边关;从严治军、依法治军,军民融合。科学构建国家战略环境,务实宣示海洋权益,强力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亲、诚、惠、容”四字方针的提出和实施,明显提速升级中国周边外交,有效改善中外共同发展外部环境。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是致力于民族独立、国家强盛统一、人民富裕安康的道路。在当代中国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几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的不懈探索绘就,我们对这条道路的认识已无比清晰,我们对这条道路的信念已无比坚定,我们在这条道路上已经取得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务实领导下,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一定能够建设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大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永续发展的“中国梦”。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 【注释】 ①⑦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0页,第12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74页。 ⑤⑥《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9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