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话语”凭借 在现代化语境中,这种逻辑范式渗透到对中国现代性的各种批判中,从而催生了“言必称美国”的话语表达体系。而这一体系是以承认西方(特别是美国)的优越性为前提的。近年来,部分西方学者基于这种范式,宣扬“历史的终结”,这实际上暗示了现代化只有资本主义一个途径,从而否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之路。这一话语逻辑经过历史沉淀,已内化为许多西方学者、官员和一些具有西化倾向的中国学者的无意识思维方式。 一些当代中国的历史虚无主义者接受并实践了东方主义话语的现代性叙事方法。他们借用了形式逻辑的三段论:大前提是由于现代化源于西方,故西方的现代化之路才是正途;小前提是中国是现代化的输入国,是后发现代化国家;结论是中国要想成为现代化国家就得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例如,一些人宣称:“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的入侵打破了封建主义禁锢,是好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西方殖民侵略是亚非拉地区和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捷径”;“中国要富强康乐,先得被殖民一百五十年”等观点,就是这一逻辑结论的体现。 由此可以看出,当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与东方主义话语共享了同一立场和方法论:西方中心论及其现代化逻辑。立场既决定话语逻辑及其建构,又规范叙事维度及对材料的选取,“历史事实”不论是在东方主义话语还是在当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话语里,都只不过是一种话语“凭借”:当中国材料符合他们的要求时,他们就用;不符合时,他们要么认为这些材料不可信或是反常的,要么通过编造中国材料以适应他们的话语要求,其最终目的都是为西方国家政治服务,不同的只是话语表达形式会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