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学评议 >

石仲泉:没有遵义会议就不可能有长征的伟大胜利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newdu 参加讨论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1月15日电(张湘忆)今天是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纪念日。人民网邀请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少将蔡仁照,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会长石仲泉做客访谈,以“传承红色文化 纪念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石仲泉在分析遵义会议与长征胜利的关系时指出,没有遵义会议就不可能有长征的伟大胜利。
    石仲泉谈到,遵义会议与长征胜利的关系,简言之,说得直白一点,那就是没有遵义会议不可能有长征的伟大胜利。这里讲的遵义会议是指以遵义会议为代表的系列会议,也可视为大遵义会议、广义的遵义会议。在遵义会议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来的红军实际上濒临绝境,在中央苏区呆不住了才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即后来被称为的长征。血战湘江一役,伤亡惨重,广大指战员无不为红军的前途和命运担忧。但是经过从通道会议到苟坝会议以遵义会议为标志的系列会议,实现了中央领导核心、党的思想路线和军事战略方针的三大转变,此后红军长征的局面就大为改观。
    石仲泉坦言,过去我们对红军长征内涵的了解比较简单,以为就是打仗、转战、爬雪山、过草地。其实远不只如此。红军长征的内涵很丰富,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的严峻斗争。首先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大搏斗;其次是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搏击中,共产党内部的指导思想和政治路线有尖锐斗争;再次是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使红军一再面临着能否克服艰难险阻、经受饥寒伤病折磨的严重考验。这三方面的斗争和博弈,构成红军长征的基本内涵。
    石仲泉强调,红军长征到陕北,这不是预先设定的。进行战略转移,开始并没有打算走很远。长征的路线和目的地是根据军事形势和作战情况而不断变化的。这是一个动态过程。红军长征目的地,据初步统计,仅中央红军言,先后有8个设想:最初在瑞金出发时的计划,是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发展复兴后再回来。以后黎平会议决定到黔北的遵义地区建立新根据地,但形势变化后在遵义会议上又决定过长江到川西建立根据地。敌军围堵封锁长征,过不去了才有四渡赤水出奇兵。只是到哈达铺看到报载陕北有刘志丹的红军,这才初步决定到陕北去,随后的榜罗镇会议正式决定陕北为长征的最后落脚点。中央红军到达吴旗镇后,才宣告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随后,中共中央将“红都”设在瓦窑堡,陕北成为中国革命大本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