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2004年,中央党史研究室决定开展《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课题调研。从2005年开始,组织全国党史部门围绕这一重大课题,开展了系统深入的调研工作。其基本任务,是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查更加详实、有力、具体、准确的档案、材料、事实,更加清楚准确地掌握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更加清楚准确地掌握日本侵略在各个不同领域、地区和方面对中国造成的破坏和损失。其中包括: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抗战中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历次重大战役战斗中中国军队伤亡的情况;日本从中国掠走各种资源的情况;日本从中国掠走和破坏文物的情况;日军在中国制造的一系列重大惨案;中国劳工的损失情况;中国妇女遭受日军性侵犯的情况,包括“慰安妇”的情况;日军在中国使用细菌武器、化学武器及其造成伤害的情况;日本侵略在其他方面给中国造成破坏的情况;等等。 课题调研的整体布局,实行块块和条条的结合。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史研究室,主要负责把本区域内的情况调查清楚。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些重点,进行专题性的调研,形成专题性的研究成果。一些重要专题,单靠某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做不了,就采取条条的办法,组织专题性的调研。还有一些,则是条条与块块相结合。如毒气,日军在不同区域使用过,有关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调查。但作为一个专题,由相关的区域进行协调,配合开展调研工作,并形成专项的调研成果。如劳工、性侵犯等,就大致属于这种类型。 课题调研的方式方法,主要是查阅和搜集档案文献资料,包括不同历史时期的统计报表。同时查阅当时有关的报刊资料,查阅多年来涉及有关地方、有关课题的研究成果。对一些特殊的重大事件,特别是重大惨案等,也同时进行社会调查,对当事人、知情人、有关研究人员等进行走访,记录证词证言。对于特别重要的事件,有条件的,还进行必要的司法公证,如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等,使这些调查都成为在法律上可以采信的证据。根据需要与可能,也到国外境外包括台湾地区查阅搜集档案资料。 中央党史研究室进行了大量组织和指导工作。在课题确定前,首先进行了必要的论证,得到了许多专家的支持。随后,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史研究室发出正式通知和实施意见,明确了工作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调研项目、工作步骤、基本要求、注意事项等等。为了提高认识,振奋精神,交流经验,落实措施,专门召开了工作培训会议,就课题的总体规划、调研方法、需要把握的问题等,作了全面部署,特别是提出了把调研工作做成“基础工程、精品工程、警世工程、传世工程”的要求。多年来,一直分阶段、有步骤地把这项课题调研推向前进。有关领导和专家分别到各地参加会议,指导培训,提出要求,统一规格,解答疑难问题。在调研过程中,随时就有关问题进行具体指导。工作班子及时编发简报和简讯,交流情况和经验。 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多数地方成立了由党史研究室领导负责的课题组。各地先后召开工作会议、电话会议等,培训人员,落实任务。许多地方形成了由党史研究室牵头,档案、民政、财政、司法、地方志、社科院以及高校等部门单位联合攻关的局面,保证了调研工作扎扎实实、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前推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