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教科书审定结果,部分教科书不仅大幅增加与中韩两国有争议岛屿的所有权宣示,还修改了对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许多敏感问题的表述。日本在“正视历史”问题上再次大开倒车,引发东亚各国强烈不满。 这次审定其实是现在日本政治和社会思潮发展的必然结果。几十年来,日本教科书关于侵略历史的记载不断突破,如将“侵略”改为“进出”,将“南京大屠杀”改为“南京事件”等等,此次审定更是将战后国际社会和日本国内在历史认识领域内诸多明确的定性表述进一步模糊,这是安倍政府急于摆脱战后体制、成为政治大国的具体体现。4月21-23日是靖国神社春季大祭,安倍是否再次以某种方式发声不得而知;8月15日,二战结束70周年的“安倍谈话”究竟要讲些什么?此次教科书审定已给出了初步答案。东北亚地区,尤其是中日韩三国围绕历史认识的论争必将螺旋上升,直接影响到三国各方面交流。 部分日本政治家和学者对教科书审定给出了理由。所谓“学术派”主张在对真相还没完全达成一致认识的情况下,应罗列出各种说法。问题在于,细节争议能否改变对历史判断的基本准则。如日本对中国、朝鲜半岛和整个东亚地区的战争与占领是不是殖民主义?德国教科书敢不敢将奥斯维辛集中营大屠杀轻描淡写说成“波及俘虏和居民”? 所谓“无辜派”认为日本不能永远处在历史阴影中,且没有战时那些日本人捐躯,就不会有现在国家的和平繁荣。尊敬祖先没错,问题在于什么是“孝”,什么是“敬”?中国古人说“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就是不孝。换个角度想,70年前如果没有日本法西斯政府的错误政策,日本不是会发展得更好?那些成为炮灰的士兵不是会活得更有意义?尊敬祖先,怎能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 倡导“少数派”的日本学者则强调宣扬错误观点的教科书是少数,中韩等国没必要激烈反应,否则会让这些教科书和错误历史观念获得更多关注。然而我们从对日本年轻一代的舆论调查中可以看到,主张“大东亚战争”是解放战争,质疑“东京审判”、“南京大屠杀”,支持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比例不断升高;以小林善纪等为代表的历史修正主义观点,通过《战争论》等漫画日益深入年轻一代内心。对中韩来说,在错误历史观面前沉默,就是变相的纵容。 还有部分日本学者,认为中韩刻意挑起本国国民情绪,还引用周恩来总理的话,“现在我们应该向前看,而不要向后看。”其实,众所周知,周总理强调向前看不是不讲原则的,他强调“凡是对我们友好的国家,我们就以更友好的态度对待他们;如果敌视我们,我们就以同样的态度进行抵抗”。友好当先,抵抗在后,这种对日关系的基本方针,至今没有改变。 历史观来源于历史,却指向未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自我实现的预言。笔者在参加韩国济州和平论坛时,曾听到一位韩国学者向德国学者征询意见,希望德国能将自己妥善处理历史认识问题的经验教训传达给日本。德国学者的回答意味深长,“没有人能改变别人的历史观,改变德国的是德国自己。”昔年孙中山先生曾警告,“究竟是做西方霸道的鹰犬,或是做东方王道的干城——就在于日本国民去详审慎择。”结果日本仍走向了万劫不复的侵略战争。今天,日本审定教科书、倡导新历史观,应再次引起日本国民警觉,因为这种修正葬送的是日本自己的未来。 (作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亚非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admin) |